2013年一級建造師《法規》重點內容解析(73)


1Z301120 環境保護法
1Z301121 掌握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重點解析]
理解什么是環境影響評價。
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在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年11月29日國務院令第253號發布)已有規定的基礎上,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下簡稱《環境影響評價法》),進一步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分類管理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第16條的規定,我國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組織編制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1.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其中,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第17條的規定,建設項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建設項目概況;
(2)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3)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5)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6)對建設項目環境監測的建議;
(7)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經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2.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3.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重點解析]
這種分類管理需要注意,要掌握因對環境影響程度的不同而編制不同(或填報)的表、書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管理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后,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法律規定的審升[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后未予批準的,該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準之日起超過5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
[重點解析]
理解這段文字,掌握數據。
三、環境影響的后評價和跟蹤管理
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并報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和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備案;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也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后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跟蹤檢查,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應當查清原因、查明責任。
[重點解析]
理解什么是環境影響的后評價。
1Z301122 掌握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所謂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環境影響評價法》第26條規定:“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應當同時實施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審批意見中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對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進行了詳細規定。
[重點解析]
重點解析:需要掌握“三同時”指的是哪三個“同時”。
一、設計階段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17條的規定,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編制環境保護篇章,并依據經批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在環境保護篇章中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投資概算。
二、試生產階段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18~19條的規定,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后,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建設項目試生產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
三、竣工驗收和投產使用階段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20~23條的規定,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向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同時進行。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建設項目,其相應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分期驗收。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該建設項目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重點解析]
1.理解第17條至第23條。
2.掌握數據。
3.注意這句話: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該建設項目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一級建造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建考前半小時,這些分數不拿就虧大了!2025-09-19
- 重要!2026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教材對比解析匯總2025-09-18
- 2025年一級建造師法規考前直播答疑,9月17日晚7點開始2025-09-17
- 快看!2025年一級建造師管理《公式匯總》大盤點2025-09-16
- 2025年一建經濟《高頻公式匯總①》大盤點!2025-09-15
- 速領!2025年一級建造師《工程經濟》必背3頁紙2025-09-14
- 2025年一級建造師工程法規必背3頁紙免費下載,考生速點2025-09-13
- 提分神器!2025年一級建造師《機電實務》3頁必背資料2025-09-12
- 必備!2025年一級建造師《公路實務》3頁精華資料免費下載2025-09-12
- 考生速戳!環球老師2025年一級建造師考前直播答疑安排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