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筑師場地與建筑設計:文化館建筑功能關系


文化館
㈠文化館建筑的分類
文化館建筑根據其職能不同可分為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文化站等形式。
㈡文化館的建筑特征
⑴綜合性:它是文化館建筑的最基本的特征。
⑵多用性。
⑶鄉土性:文化館建筑的地域性非常突出和強烈,具有濃郁的鄉土性。在設施內容的決定、建筑造型、藝術處理上應予充分的體現。
文化館建筑的綜合性、多用性、鄉土性是兩館一站體系的主要建筑特征
㈢文化館的規模及用地指標
⑴規模
文化館按其行政管理級別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化館、市(地、州盟)級文化館和縣(旗、市、區)級文化館3個等級。
文化館的分類與設置原則 表5-5
類型 |
服務人口(萬人) |
建筑面積(m2) |
適用范圍 |
大型館 |
≥250 |
>8000 |
大城市 |
50~250 |
6000~8000 | ||
中型館 |
20~50 |
4000~6000 |
中等城市 |
≥30 |
市轄區。 | ||
小型館 |
5~30 |
2000~4000 |
小城市 |
5~20 |
市轄區或獨立組團 | ||
<5 |
800~2000 |
城關鎮 |
注:省、市、縣文化館服務人口以其所在城鎮常住人口進行核算,其他文化館服務人口以其服務范圍內的常住進行核算;處于兩個數值區間的采用直線內捅法確定建筑面積;<2000m2的文化館的文化館應與其他相關文化設施聯合建設。
同一城鎮中不同類型的文化館,應根據人口分布情況統一規劃,均勻布局。區文化館應本著服務市民、方便群眾活動的原則:選址于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同時滿足相應的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的要求。
區、街道文化館服務人口及服務半徑 表5-6
服務人口(萬人) |
服務半徑(km) |
30~50 |
3~4km,原則上乘公交車或自行車30min內可達 |
10~20 |
1.5~2km,原則上步行30min可達 |
⑵建設用地控制指標
文化館的建設用地面積、建筑密度、室外活動場地面積、停車場地面積等控制指標應符合表5―7的規定。綠地率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鎮規劃的相關控制要求。
文化館建設用地控制指標 表5―7
類型 |
建筑用地總面積(m2) |
室外活動場地面積(m2) |
建筑密度(%) |
停車場地控制 |
大型館 |
4500~6500 |
1200~2000 |
25~40 |
機動車:控制在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以內;自行車:按每百m2建筑面積2個車位配置 |
中型館 |
3500~5000 |
900~1500 | ||
小型館 |
2000~4000 |
600~1000 |
注:建筑面積不足2000m2的小型館,應與其他相關公共文化設施聯合建設,不設置獨立的建設用地。
文化館各類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積比例可參照表5―8執行。文化館建筑的使用面積系數宜為65%。
文化館各類功能用房使用面積比例(%) 表5―8
序號 |
分項內容 |
大型館 |
中型館 |
小型館 |
1 |
群眾活動用房 |
77~79 |
77~79 |
76~78 |
2 |
業務用房 |
6 |
8 |
10 |
3 |
管理用房 |
7 |
7 |
8 |
4 |
輔助用房 |
8~10 |
6~8 |
4~6 |
5 |
總建筑面積 |
lOO |
100 |
100 |
㈣場地選擇
文化館的選址應符合所在地的城市規劃、鎮規劃或相關專項規劃,選擇在城鎮文化中心或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應為公交便利)的地區;同時滿足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符合安全、衛生和環保標準,便于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宜結合城鎮廣場、公園綠地等公共活動空間綜合布置,避免或減少對醫院、學校、幼兒園、住宅等需要安靜環境的建筑的影響。
㈤場地平面布局
文化館的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⑴功能組織合理,動靜分區明確,空間構成緊湊,口照通風良好,結合自然環境,有效組織建筑的室內外空間,節約和集約用地;
⑵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應設兩個出入口。當主要出入口緊臨主要交通干道時,應按規劃部門要求留出緩沖距離;
⑶在基地內應設置自行車和機動車停放場地,并考慮設置畫廊、櫥窗等宣傳設施。
⑷文化館庭院的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區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動場地、綠化、建筑小品等,創造優美的空間環境。
⑸當文化館基地距醫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較近時,館內噪聲較大的觀演廳、排練室、游藝室等,應布置在離開上述建筑一定距離的適當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擾措施。
⑹文化館建筑覆蓋率、建筑容積率,應符合當地規劃部門制訂的規定。
⑺文化館一般應由群眾活動用房、學習輔導部分、專業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組成。各類用房根據不同規模和使用要求可增減或合并。各類用房在使用應有較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并便于分區使用統一管理。
⑻不論用地面積大小,在建筑組合及總平面布置時,應盡量緊湊、集中,以創造寬敞、豐富的室外空間。分散式布置是文化館較好的組合方式,應合理地進行不同大小、高低的建筑形體組合和組織不同的室外空間,以創造良好的休息和活動環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有關問題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