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凡天然土層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不需經過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部建造房屋的土層稱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的土層分布及承載力大小由勘測部門實測提供。作為建筑地基 的土層分為巖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1.巖石
巖石為顆粒間牢固連接,呈整體或具有節理裂隙的巖體。巖石根據其堅固性可分為硬 質巖石(花崗石、玄武巖等)和軟質巖石(頁巖、黏士巖等) ;根據其風化程度可分為微風化 巖石、中等風化巖石和強風化巖石等。
2.碎石土
碎石士為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50%的土。碎石土根據顆粒形狀和粒組 含量又分漂石、塊石(粒徑大于200mm) ;卵石、碎石(粒徑大于20mm) ;圓礫、角礫(粒徑大于2mm)。碎石土承載力的標準值fk為200-1000kpa.
3.砂土
砂土為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的50% ,粒徑大于0. 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的土。砂土根據其粒組含量又分為礫砂(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占25 %-50%)、粗砂(粒徑大于0.5m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中砂(粒徑大于0.25mm的顆粒 超過全重的50%)、細砂(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85%)、粉砂(粒徑大于 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
4.粉土
粉土為塑性指數Ip≤10且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含繭不超過全重50%的士。其性質介于砂土與教性土之間。
5.黏性土
黏性土為塑性指數Ip>10的土,按其塑性指數Ip值的大小又分為黏土(Ip>17)和粉質黏土(10 6.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根據其組成和成因可分為素填土、壓實填土、雜填土、沖填土。素填土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組成的填土,經過壓實或夯實的素填土為壓實填土,雜填土為含有建筑垃圾、工業廢料、生活垃圾等雜物的填土;沖填土為水力沖填泥沙形成的填土。人工填土的承載力fk(標準值)為65-160kpa。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考點:城鄉規劃2025-09-24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