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級注冊建筑師場地設計考試作圖輔導(三)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托兒所、幼兒園及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應獨立建造。當必須設置在其他建筑內時,宜設置獨立的出入口。
三、應設置防煙、排煙設施。對于地下房間、無窗房間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間,以及超過20m且無自然排煙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40m的疏散內走道,應設機械排煙設施。
第5.2.1條 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
一二級/一、二級=6
一二級/三級=7
一二級/四級=9
三級/三級=8
三級/四級=10
四級/四級=12
兩座建筑相鄰較高的一面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寬度不應小于3.00m。
第9.3.10條 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的送、回風管,應設防火閥;
一、送、回風總管穿過機房的隔墻和樓板處;
二、通過貴重設備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的送、回風管道;
三、多層建筑和高層工業(yè)建筑的每層送、回風水平風管與垂直總管的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
<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
居住區(qū)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古樹名木必須依法予以保護
組團綠地的設置應滿足有不少于1/3的綠地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和適于成人游憩活動。
8.0.5.1 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人口;居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
8.0.5.5 當居住區(qū)內用地坡度大于8%時,應輔以梯步解決豎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設推行自行車的坡道
<建筑地面設計規(guī)范>
4.0.3 混凝土墊層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0;混凝土墊層兼面層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一般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墊層最小厚度可采用50mm
6.0.24 建筑物四周應設置散水、排水明溝或散水帶明溝。散水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散水的寬度,宜為600~1000mm;當采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的寬度可按檐口線放出200~300mm
6.0.24.2 散水的坡度可為3%~5%。
<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guī)范>
5.2.2 進站廣廳人口處應至少設一處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坡道。
3.2.3.1 旅客、車輛、行包和郵件的流線避免交*。
3.2.3.2 進、出站旅客流線在平面或立體上分開。
5.5.2.1 行包庫的位置宜*近旅客列車的行李車處。
5.8.2 服務員室應設在候車室或旅客站臺附近
檢票員室應設在進、出站檢票口附近
在站房出口處應設補票室
6.1.4 當綜合型站房中設有鍋爐房、庫房、食堂時,應設置運送燃料、貨物、垃圾的單獨出入口
<檔案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館址應遠離易燃、易爆場所,不應設在有污染腐蝕性氣體源的下風向;
館址應選擇地勢較高、場地干燥、排水通暢、空氣流通和環(huán)境安靜的地段;
館區(qū)內建筑及道路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
館區(qū)建筑主要用房應具有良好的朝向。
庫區(qū)或庫房入口處應設緩沖間
每個檔案庫應設兩個獨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間布置方式。
當檔案庫與其他用房同層布置且樓地面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通。
第4.3.2條 縮微閱覽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朝向以北向為宜,避免朝西;
3.宜采用間接照明,閱覽桌上應設局部照明
第4.4.3條 縮微用房宜設于首層, 應遠離振源
1.靜電復印室不應設于縮微用房和計算機房區(qū)域內
第4.4.6條 中心控制室宜設在首層主要入口附近
第5.3.2條 室內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50m,
<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2.1.2條 基地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臨兩條城市道路;
二、環(huán)境安靜,遠離污染源;
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
四、不應鄰近少年兒童活動密集場所
第2.2.1條 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區(qū)合理,潔污路線清楚,避免或減少交*感染
二、應保證住院部、手術部、功能檢查室、內窺鏡室、獻血室、教學科研用房等處的環(huán)境安靜;
三、病房樓應獲得最佳朝向;
第2.2.2條 醫(yī)院出入口不應少于二處,人員出入口不應兼作尸體和廢棄物出口。
第2.2.3條 在門診部、急診部入口附近應設車輛停放場地。
第2.2.4條 太平間、病理解剖室、焚毀爐應設于醫(yī)院隱蔽處,并應與主體建筑有適當隔離。尸體運送路線應避免出入院路線交*。
第2.2.7條 職工住宅不得建在醫(yī)院基地內;如用地毗連時,必須分隔,另設出入口。
第2.2.6條 病房的前后間距應滿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一、門診、急診,住院應分別設置出入口。
二、在門診、急診和住院主要入口處,必須有機動車停*的平臺及雨棚。如設坡道時,坡度不得大于1/10。
三、電梯井道不得與主要用房貼鄰
四、主樓梯寬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寬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應大于0.16m.
五、主樓梯和疏散樓梯的平臺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7條 通行推床的室內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須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一、病人使用的廁所隔間的平面尺寸,不應小于1.10m×1.40m,門朝外開,門閂應能里外開啟。大便器旁應裝置“助立拉手”。
二、如采用室外廁所,宜用連廊與門診、病房樓相接。
三、利用走道單側候診者,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10m,兩側候診者,凈寬不應小于2.70m。
第3.2.4條 婦、產科和計劃生育
一、應自成一區(qū),設單獨出入口。
二、婦科和產科的檢查室和廁所,應分別設置
第3.2.5條 兒科
一、應自成一區(qū),宜設在首層出入方便之處,并應設單獨出入口。
二、入口應設預檢處、并宜設掛號處和配藥處。
三、應設置僅供一病兒使用的隔離診查室,并宜有單獨對外出口。
四、應分設一般廁所和隔離廁所。
第3.2.6條 腸道科應自成一區(qū),應設單獨出入口、觀察室、小化驗室和廁所。宜設專用掛號、收費、取藥處和醫(yī)護人員更衣換鞋處。
第3.2.7條 處科換藥室宜分無菌室和一般換藥室。
第3.2.8條 門診手術用房由手術室、準備室和更衣室組成;
第3.3.1條 急診應部應設在門診部之近旁,并應有直通醫(yī)院內部的聯系通路。
第3.3.4條 搶救室宜直通門廳,
第3.4.4條 住院用病房
一、病床的排列應平行于采光窗墻面。
二、平行二床的凈距不應小于0.80m,*墻病床床沿同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0.60m。
三、單排病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10m雙排病床(床端)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40m。
四、病房門應直接開向走道,不應通過其它用房進入病房。
第3.4.7條 護理單元的盥洗室和浴廁
一、設置集中使16床設1個大便器和1個小便器;女廁每12床設1個大便器。
二、醫(yī)護人員廁所應單獨設置。
第3.4.8條 污洗室應近污物出口處,
第3.4.12條 婦、產科病房
一、婦、產二科合為一個單元時,婦科的病房、治療室、浴廁應與產科的產休室、產前檢查室、浴廁分別設置。
二、產房應自成一區(qū),入口處應設衛(wèi)生通過室和浴廁。
三、待產室應鄰近產房,宜設專用廁所
四、洗手池的位置必須使醫(yī)護人員在洗手時能觀察臨產產婦的動態(tài)。
第3.4.13條 產科的嬰兒室
一、應近產房區(qū)和產休室。
二、嬰兒室宜朝南,應設觀察窗,
三、洗嬰池應貼鄰嬰兒室
四、配乳室與奶具消毒室不得同護士室合用
第3.4.15條 康復病房
一、可設于相關護理單元的盡端,或單獨建立護理單元
二、走道兩側墻面宜裝扶墻拉手
第3.4.16條 腫瘤病房宜設于相關護理單元的盡端,或單獨建立護理單元
傳染病用房
第3.5.1條 20床以下的一般傳染病房,宜設在病房樓的首層,并設專用出入口,但其上一層不得設置產科和兒科護理單元;20床以上,或兼收烈性傳染病者,必須單獨建造病房,并與周圍的建筑保持一定距離。
第3.5.2條 門診
一、宜設在單獨建造傳染病房的首層;設于門診部者應自成一區(qū),并設單獨出入口。
二、幾個病種不得同時使用一間診室。
三、平面應嚴格按照使用流程和潔污分區(qū)布置,病人與醫(yī)護人員的通行路線以及診查室的門宜分別設置。
四、應設隔離觀察室;宜設專用化驗室和發(fā)藥處
第3.5.3條 傳染病病房
一、平面應嚴格按照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布置。
二、應設單獨出入口和入院處理處。
三、需分別隔離的病種,應設單獨通往室外的專用通道。
四、完全隔離房應設緩沖前室;盥洗、浴廁應附設于病房之內;并應有單獨對外出口。
五、每一病區(qū)都應設醫(yī)護人員的更衣室和浴廁,并應設家屬探視處。
手術部
第3.6.2條 設置位置及平面布置
一、手術室應鄰近外科護理單元,并應自成一區(qū)。
二、不宜設于首層;設于頂層者,
三、平面布置應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區(qū)要求
附錄一: 手術部潔污分區(qū)手術部潔污分區(qū)表
污染區(qū): (入口處以外)家屬等候處, (供應與準備)石膏室、會議會診室
半清潔區(qū): (供應與準備)換鞋處、衣帽領發(fā)處更衣室、浴廁,敷料制作室洗滌室、雜物貯藏室
清潔區(qū): (供應與準備)護士室、醫(yī)生休息室,值班室,麻醉室、麻醉器械室消毒室、消毒品貯藏室,準備室,
(術后監(jiān)護)蘇醒室,術后監(jiān)護室, (一般手術)一般手術室清創(chuàng)搶救室洗手室
無菌區(qū): (無菌手術)無菌手術洗手室 (潔凈手術)潔凈手術室洗手室
污染區(qū): 污物室
病理科
一、病理解剖室宜和太平間合建,與停尸室宜有內門相通;并應設工作人員更衣及淋浴設施。
第3.14.1條 血庫
一、宜臨近手術部,并不得與產生放射線的用房貼鄰。
二、由貯血、配血、清洗、消毒等室組成;規(guī)模較大者貯血與配血室宜分室,與走道之間應設前室。
第3.15.1條 藥房設置
一、醫(yī)院規(guī)模較大者,門急診藥房與中心藥房宜分別設置;醫(yī)院規(guī)模較小者,可集中設一藥房。
二、藥庫和中藥煎藥處均應單獨設置。
第3.15.2條 門診、急診藥房
一、中、西藥房宜分開設置。
二?兒科和各傳染病科門診宜設單獨發(fā)藥處。
三、服務窗口中距不應小于1.20m。
四、中藥貯藥室應通中藥配方室。
五、西藥調劑室可與西藥配方室合用,普通制劑室、分裝室應貼鄰調劑室。
六、無急診藥房應設急診專用發(fā)藥處。
七、中藥加工整理處和曬藥場應近中藥庫
中心(消毒)供應室
一、消毒室應貼鄰貯存、分發(fā)室,并宜有傳遞窗相通。
二、清洗室應分別設置通用和專用洗滌池。
第3.17.1條 營養(yǎng)廚房
一、應在入口處設置營養(yǎng)辦公室、配餐室和餐車停放室(處),并應有沖洗和消毒餐車的設施。
二、嚴禁設在有傳染病科的病房樓內。
三、獨立建造的營養(yǎng)廚房應有便捷的聯系廊;設在病房樓中的營養(yǎng)廚房應避免蒸氣、噪聲和氣味對病區(qū)的竄擾。
第3.17.2條 洗衣房
一、平面布置應符合收受、分類、浸泡消毒(傳染科應單獨設置)、洗衣、烘干、整補、熨燙、折疊、貯存、分發(fā)的工藝流程。
二、污衣入口和潔衣出口處應分別設置。
三、宜單獨設置更休息和浴廁。
第4.0.5條 安全出口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護理單元應有二個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第4.0.7條 供氧房宜布置在主體建筑的墻外;并應遠離熱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考點:城鄉(xiāng)規(guī)劃2025-09-24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