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一級建筑師 > 一級建筑師備考資料 > 2010年建筑防潮設計輔導精選(4)

2010年建筑防潮設計輔導精選(4)

更新時間:2010-03-26 14:35:31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一級建筑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三、圍護結構受潮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一)表面結露的防治和控制

  當室內表面溫度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時,將發生表面結露現象。提高室內表面溫度和降低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是避免表面結露的原則,主要措施為:

  (1)對正常濕度的房間,外圍護結構的傳熱阻應大于《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中所要求的“最小傳熱阻”。

  (2)利用保溫材料,增加圍護結構傳熱阻,進而提高其內表面溫度,是較常用、經濟的方法,不過要結合實際情況考慮保溫材料的選擇和設置位置。通常情況下采用外保溫方法能提高結構內表面及內部溫度,以減少內部冷凝的可能性。采用內保溫方法極有可能使保溫材料與結構界面處產生內部冷凝,要相應地采取措施防止內部冷凝的出現。

  (3)利用空氣間層來增加圍護結構的傳熱阻。封閉的空氣間層不僅具有良好的保溫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一般將空氣層布置在主體結構低溫側。若布置在高溫側,則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排出空氣間層低溫側可能出現的冷凝水。

  (4)房間使用過程中,應保持圍護結構內表面氣流通暢,以提高內表面溫度,避免結露。家具、壁廚等不宜緊貼外墻布置,一般應留5cm的空氣流通間層。

  (5)利用通風降低室內空氣濕度,從而降低室內露點溫度。對于密閉的房間應設置通風口,既可補人新風,又可進行降濕。對于有濕源產生的房間,如廚房和浴室以及高濕度房間,當采用自然通風不能消除表面冷凝時,必須設置排汽罩或風機,進行局部機械通風以降低室內含濕量。

  (6)對于因室內溫度周期性波動造成的表面冷凝,可采用蓄熱能力大的材料作內裝修,以便延緩內表面溫度的急劇下降。

  (7)其他控制措施

  對于因濕度激增而引起的短期少量結露,可采用具有吸解濕性能的材料進行內表面裝修。這些材料能自動調節室內濕度,即使有少量結露也能被面層吸收,不會出現明顯的水珠。

  對于室內氣溫已接近露點溫度的高濕房間,如浴室、洗染間等,即使加大圍護結構傳熱阻,也不能防止表面冷凝,此時應盡量避免在表面形成水滴掉落下來,且需設防水層,以阻止表面凝水滲入圍護結構中。連續處于高濕條件下,又不允許屋頂內表面的凝水滴落到設備和產品上的房間,可設吊頂,使吊頂空間與室內相通,讓吊頂有一坡度,有組織地引導凝水,或加強屋頂內表面附近通風。對于間歇使用的高濕房間,在其圍護結構內表面可增設吸濕能力強且本身又耐潮濕的飾面層或涂層,防止水滴形成。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一級建筑師資格查詢

一級建筑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一級建筑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一級建筑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