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知識講義十五


第九節 城市建設用地標準及場地設計的指標控制
一,城市建設用地標準
城市建設用地含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和特殊用地共9類。
(一)城市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如下表
城市人均建設用地指標 表1-25
指標級別用地指標(m2/人)指標級別用地指標(m2/人)
I60.1~75.0Ⅲ90.1~105.0
I I75.1~90Ⅳ≥106.1~120.0
(二)城市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指標
城市四大類主要用地為:居住用地、工業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和綠地,各類用地指標見表1-26。
城市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指標 表1.26
類 別 名 稱用地指標(m2/人)類 別 名 稱用地指標(m2/人)
居住用地18.0―28.0道路廣場用地7.0―15.0
工業用地10.0-25.0綠 地≥9.0
(三)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結構
居住、工業、道路廣場和綠地四大類用地的總和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宜為60%-75%。各類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見表1-27。
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結構 表1.27
類 別 名 稱占建設用地比例(%)類 別 名 稱占建設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20~32道路廣場用地8~15.0
工業用地15-25綠 地8~15.0
二、用地控制
(一)用地面積
規劃劃撥用地紅線范圍內用地。常以公頃(hm2)表示,有時用畝,1畝=666.6m2,1hm2=15畝=10000 m2=1 hm2。
(二)用地性質
用地性質一般由城市規劃確定的,它標定了基地利用方式,限定了基地上的建筑物性質與功能。“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明確規定了城市用地10大類,46中類,73小類的要求。
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設施、工業、倉儲、對外交通、道路廣場、市政公用設施、綠地及特殊用地9類(不包括水域)。
城市人均建設用地指標詳查表1-25
(三)紅線
有道路紅線和建筑紅線之分。道路紅線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設施)用地與建筑用地之間的分界線。建筑紅線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間的用地分界線,或與道路紅線共同的分界線。河流水體用地稱藍線,城市綠地稱綠線。
不允許超越道路紅線規定的建筑突出物有: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基礎、基地內地下管網。
允許超越道路紅線規定的建筑突出物有:2m以上窗扇、雨罩,并小于0.4m寬2.5m以上的遮陽,并小于3m寬;3.5m以上陽臺、雨罩,并小于1m寬;5m以上陽臺、雨罩,并小于3m寬。《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明文規定:突出物要牢固,不得向道路泄雨水。
(四)建筑范圍控制線
建筑范圍控制線應比紅線范圍略小。基地上可建建筑的范圍稱建筑范圍控制線,紅線以內、建筑范圍控制線地界以外的用地屬土地所有者,只能作道路、綠化、停車場用。
(五)停泊自車位數
機動車、自行車停車指標請詳查本章第七節列表1-10及表1-19的規定。
三、容量控制
為保證適度的土地利用強度及城市共用設施的正常運轉,場地設計必須進行容量的相應控制。
(一)容積率
容積率系指建筑基地(地塊)內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積之和與基地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容積率= (1―2)
容積率為一無量綱常數,沒有單位。
容積率與其他指標相配合,往往控制了基地的建筑形態;
平均層數= (層) (1-3)
一般容積率為1-2時為多層,4―10時為高層。
(二)建筑面積密度
建筑面積密度系指單位面積的建設用地上建成的建筑面積數量。單位:m2/hm2。
建筑面積密度= (1-4)
建筑面積密度在數值上與容積率相關,但二者卻有不同的含義。后者更側重于對建筑面積總量的宏觀控制,前者則主要是對單位面積的建設用地上形成建筑面積數量的微觀表達。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有關問題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