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去設計院了?


人員結構
1、50后
50后大部分已經退休,還有極少數坐等退休,基本上可以說是退出了設計院的歷史舞臺,暫且不表。
2、60后
60后主要以8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為主,輔以部分中專生,目前中層以上的領導也是以60后為主,仍然還有部分60后仍然老驥伏櫪,奮戰在設計一線,他們就是普通設計人員一生的縮影,幾十年如一日。
60后絕對是設計院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對于設計院感情非常深,覺得天下最好的工作就是設計院,千金不換,所以他們的子女也秉承了接班的傳統,有一部分進入了設計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使設計院保持相對穩定。60后的離職率非常低。
3、70后
70后主要以90年代的本科生為主,有極少量研究生,70后也逐漸在領導層中占有一席之地。70后在2000-2010年經歷了一波離職潮之后,留在設計院的人員已經非常穩定,并且會逐步取代60后成為設計院的主要領導層,大江東去,洪流滾滾。
4、80后
80后主要以2000年以后畢業的學生為主,2006年之前本科生比例還能占據一半,之后逐漸下降,2010年之后幾乎全是研究生,80后已經成為設計院的絕對設計主力,部分佼佼者已經開始嶄露頭角,進入初中級領導層。
但是國企設計院畢竟是論資排輩的地方,領導崗位有限,優秀人才太多,所以目前80后處在了35歲的檔口,亟需轉型,很多沒有上去的人才紛紛另辟蹊徑,離開設計院,謀求職業生涯的轉型,大部分去了業主方,搖身一變成了設計院的業主。
所以目前設計院辭職的主力人群非80后莫屬,很多人也都是帶證離開,畢竟沒上去領導層,設計院的那幾百塊證書補貼可以說是打發叫花子。你跟他要提高補貼,他跟你談情懷。
5、90后
90后從2015年開始步入職場,成為設計部的生力軍。初入職場,按理說應該埋頭干活才對,可是設計院畢竟是一個需要熬資歷的地方,所以畢業前三年能夠實現收支平衡就非常不錯了。很多90后都熬不到三年結束,就主動遞交了辭職報告。90后也意外地成了僅次于80后的辭職轉型主力人群。
90后更遵從于自己的內心,更加早熟,接觸的信息更加廣泛,思想更加開放自由,綜合各方面校招信息,目前設計院對于90后的吸引力越來越低了,簡歷的投遞數量大幅度下降了,而且女生比例迅速提高,這是設計院領導不愿意看到的,設計院招人是進來干活的,而且前面的8年是絕對當成牲口用的。
80后其實都感覺和傳統設計院的氛圍有些格格不入了,90后更是感覺難以融入設計院,不知道他們到底能在設計部門堅持多久?
行業分析
1、從宏觀經濟發展的層面分析一下:
國內:
自2000年開始,國內各行業(包括房地產、交通、電力、市政、鋼鐵、建材、石化……等等)都在飛速發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潮,所以無論是建筑設計院還是各類專業設計院均享受到了這輪熱潮帶來的紅利。
從2010年開始,經過了十年的大規模建設,很多行業已經逐漸進入了飽和階段,而設計作為行業建設的先行者,是最先感受到這種趨勢。
國外:
國內相關產業紛紛向東南亞一帶轉移,廉價的勞動力讓資本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間,大約從2005年左右這些國家也開始進入了建設周期,從這個階段開始,國內敏感的設計院和工程公司就開始大肆開拓了境外市場,從2005-2010年,這個周期內,先走出的這一批還是吃到不少肉了的。
2、綜合對比分析:
大約從2010年開始,相關行業的建設已經成熟,投產總量逐漸飽和,于是國內越來越多的設計院和工程公司走出國門,搶占境外市場。
在2010-2015這個周期內設計院的總體項目還是不算少的,而且境外項目占的比重還是偏高的,但是項目的單體設計費是在逐步降低的。這也是設計人員感覺越來越累,但是錢卻不見增加,反而還在下降,很多國企設計院為了控制成本,就開始逐步取消了各種福利類的隱形收入了。
“2015年至今,可謂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設計院的幸福感嚴重降低,一方面是項目減少和放緩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對于設計人員來說,心越來越累,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但是收入卻越來越少。”
作為設計主力的80后開始進入了職場35歲現象,身體也由于超過10年高強度的設計有些吃不消了,年齡也進入了職業倦怠期,所以部分骨干,尤其是帶證而又升遷無望的骨干就萌生去意了,對于設計院團隊的穩定性建設沖擊比較大。
而且現在已經進入2018年了,上述現象只會越來越突出了,設計院在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從2015年開始,90后逐步進入設計院的職場,但是作為觀念更新,家庭條件更優越的90后在設計院能否堅持得下去,這還有待時間的考驗,從這兩年多的情況來看,90后的離職率是偏高的。
業務分析
1、設計業務:
在傳統設計業務逐漸萎縮的情況下,很多專業設計院都開始嘗試進入新的領域。在新領域,競爭非常殘酷,而且綜甲院在競爭中其實完全不占優勢的。
原因如下:
綜甲院的業務轉型起步較晚,新的業務領域已經群狼集聚,而且做得非常好,自己這頭老虎要想去搶點肉吃還真的很難。
綜甲院機構龐雜,養的人多,所以設計費的報價均偏高,價格上對于中小型設計院甚至私人設計公司來說,毫無競爭力可言。
綜甲院的技術并沒有它的名頭那么強(當然在某些特定的專業領域除外),一線的設計骨干流失,一線設計人員的水平相對較弱了。
綜甲院的設計業務板塊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要求多,給錢少;任務多,給錢少;任務多,質量低;給錢少,質量低;質量低,給錢少。
2、EPC業務:
國內設計院轉型EPC最早,比較成功的應該是化工行業,隨著設計業務的萎縮,各個行業的設計院也開始轉向EPC總包領域。接下來就是分析一下設計院做EPC總包的情況。
優勢:可以從設計方案上對于項目進行優化,降低造價。
劣勢:
(1)經驗不足,對于項目全過程很難把控;
(2)投資風險。設計院作為輕資產行業,抗風險能力不足;從項目投資上來說,設計院投標的時候仍然盡量殺低價中標,而沒有顧及市場風險,比如市場漲價的風險,EPC總額高。
(3)項目安全風險,很多時候可能一個項目出現安全事故,就會讓設計院很難翻身了。
逃出圍城
那么想要逃出圍城的特定群體有哪些呢?
如果按照年齡來區分的話,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想要逃出圍城的群體年齡主要還是以80和90后(26-38歲之間)為主,這個年齡跨度有12歲之多,具體情況也會差異很大,所以還是需要進行細分。
80-85年之間出生的,此年齡段進入綜甲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一個約為1:1,本科生還稍微多一點,本科生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5年-10年之間;研究生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2-7年之間。技術上幾乎沒有再提升的空間,職位上如果還沒有進一步的話,離職比例相對較高。
86-88年之間出生的,此年齡段進入綜甲院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他們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6-4年之間,剛過而立之年,技術上日趨成熟,已經能夠獨當一面,這個年齡段可以說是逃出圍城的最佳時機。但是正因為如此,該年齡段的人群反而顯得猶豫不決了,到底是留下來觀望,還是果斷尋找其他的出路呢?正因為如此,他們的離職比例感覺還一般。
89-92年之間出生的,此年齡段進入綜甲院的全是研究生,他們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3-1年之間,他們應該是完全不喜歡設計院的工作,不能適應設計院的工作氛圍,抑或是對于設計院前景的擔憂,由于介入不深,所以這個時間段離開可以說是及時止損的狀態,轉行也相對容易。離職比例相對較高,幾乎跟80-85持平。
設計人員路在何方?
“不靠譜”的轉型之路
1、考證
各種類型的注冊證,雖然目前證書的行情也不容樂觀,但是也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2、建立人脈關系
一定的人脈關系,能接點私活做做,可能收獲不多,但是一個月能夠有3-5千的收入。
3、一技之長
一技之長,比如繪畫、棋類、樂器……什么的,現在外面眼花繚亂的各種培訓班,你就算去兼個職,花不了多少時間,一個月也能賺個幾千塊吧。
接下來我再說說設計院的正常轉型之路。
1、甲方
甲方大概包括有房地產開發商、政府旗下的各類投資集團、各大央企國企……反正只要能夠投錢的主兒都行,只要你是甲方粑粑了,會有人來求你的,甚至包括你的前設計院的領導。
2、設備商,各類設備制造商
很多設備商、制造商其實有錢,所以也在到處投項目,甚至也開設自己的設計院,綜甲院過去的人,還是很受歡迎的。
3、公務員
公務員,學而優則仕,其實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也好。
4、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給自己打工,再累都值得的。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以后會越來越越苦。設計院的城堡之外并非天堂,但也絕非地獄,僅僅是別樣的風景而已。每個綜甲院都有自己的江湖,也都有自己的傳奇,而作為個體的我們,應該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不是么?
想起了昨晚一個朋友說的一段話:“央企國企設計院應該承擔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任務,在綜甲院其實沉淀了一大批人才,在市場經濟越來越活躍的今天,其實應該讓部分人才流入社會,為民企所用。”
最新資訊
- 轉存周知!取得一級建筑師證書,可享個稅扣除2025-02-26
- 科技賦能教育,環球網校云私塾6.0發布會即將重磅來襲2023-03-15
- 2021年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一級注冊建筑師在列2021-12-03
- 注冊一級建筑師|工程款被拖欠,試試這14個追討小妙招2021-11-08
- 注冊一級建筑師|負債高達16.33億!某設計院破產!2021-11-08
- 注冊一級建筑師|大變局時代下,建企如何精準定位、提前布局未來3-5年的建筑市場?2021-11-08
- 注冊一級建筑師|杭州正式啟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如何實施?2021-11-08
- 注冊一級建筑師|拿什么拯救這20年沒漲的設計費2021-11-05
- 注冊一級建筑師|全省這類項目取消施工圖審、不再強制監理!2021-11-05
- 注冊一級建筑師|城鄉規劃師第一!建筑師第三!細數工程項目必備的14個證書,你有幾個?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