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注冊建筑師方案作圖如何讀題之二文字說明部分的解讀


我們首先就來解讀這四個參數,就以2014年的養老院作為主線來看看這四個參數都傳遞了什么信息,如何指導我們做設計。
一、文字說明
文字說明在第一頁最左側,大約占了1/3左右的篇幅。
主要包含了四部分內容:項目概述、總平面要求、建筑設計和制圖要求
1、建筑性質、規模、用地條件:分別為養老院、7000平米、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用地。
第二行內容是關于養老院的簡單定義,防止考生們的信息不對稱,畢竟有的考生自畢業至考試那天,可能就畫過住宅的樓梯抑或是廠房立面,當然更有可能有的考生自打畢業一直在干養老院。
不過沒做過的也不要心虛,做過的也不要得意;設計的套路關鍵還是上面的那個“X+Y=Z”,然后輸入信息,輸出結果。
第三行的任務描述提供了南方城市、二層、96床位和7000平米的建筑面積,一般到這個階段,我會去看一下面積表;
再去看下總圖;
建筑控制線的面積為6800平米,首層面積3750平米,建筑大約占了1/2多一點,其他的3000多平米為院子。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院子,很簡單,養老院的各種房間都需要通風采光。此外還能知道首層比二層大了550,這些面積會被共享和屋面占掉,勉強可以認為上下是同樣大的,如果有個需要共享的大廳是500左右,那就整整好了;
第四行是說用地條件,大致看完文字,再翻一頁看看總圖,此時就可以開始畫草圖了;考場發的草圖紙是一張幾毛錢的那種,很傳統很脆弱,但是手感還算不錯,準備一根軟的筆就好,我一般喜歡4B。
2、總平面圖設計要求:基地的出入口位置,基地需要擺放”建筑、機動車停車位/場、曬衣場地、活動場地、綠地“等功能,已經說明其各自的位置或需求。
第一行是控制線里擺建筑,畫個圈,但是心里知道只能占一半;
第二行是動態交通流線,城市次干道上設置主次入口,畫個長橢圓;根據常規判斷,一般住口會位于地塊居中位置,同時保證了與城市道路交叉點距離的要求;次口會放在基地右上角,作為輔助出入口;
第三行是靜態交通組織,40個機動車、1救護車、2貨車、50平米職工非機動和50平米訪客非機動;暫時位置不太好確定就放到一邊;但根據推測一般是機動車停車靠近基地機動車出入口,職工非機動靠近建筑后勤辦公區,訪客非機動靠近基地非機動出入口和建筑接待大廳,救護車車位力求進出車方便,貨車靠近建筑后勤區;
第四行是綠化、400平米的曬衣場、800平米的老人活動場地(要求靠近公園),剛看總圖其實就有個疑惑,為什么右下會多出了一個異形空間,估計就是為這個800平米的老人活動場地準備的,畢竟歷年的場地基本都是方方正正的。
小結:其實就是動態和靜態交通組織把城市和建筑內部空間串聯在了一起,如果把用地紅線看作一個建筑的外輪廓,那么基地的出入口就是建筑的兩個門,建筑、各種停車場、各種場地、各種綠化場地其實就是“紅線建筑”的小房間。這一步其實也是擺房間,只不過有的房間位置定了,有的房間位置沒定。
3、建筑設計要求:這一項視同為”首層平面圖、二層平面圖設計“設計要求;主要說明了五個功能分區各自的功能需求及各區之間的關系;
主要來看建筑設計說明的上半部分的內容;
第一行是說了養老院分五個功能區,練過歷年真題或者考了幾年的考生都應該知道近幾年都是五個功能分區;五個區分別為:接待區、三個主要功能區、后勤辦公區;一般的套路是接待區要跟三個區和辦公區要有聯系,且跟某一區關系緊密,某一區要獨立且跟某場有緊密聯系;每年套路都差不多,知道就行,也不用猜,慢慢讀。
第二行是說入住服務區(接待區),如果沒有做過養老院,總該做過圖書館吧,沒有做過圖書館總該做過學校吧,如果沒做過公建,住宅總做過。這個就是門廳、大堂。功能角度上說,這個區一般會跟主入口聯系緊密,且是整個建筑空間的起始空間;
形式角度上講,這個區一般會位于居中位置,與其他空間均聯系;
看題目中是怎么說的;
題目里面明確說明這個接待區并不是跟所有區都有聯系的。靠經驗能解決50%的問題,剩下的50%還得看本題目的具體要求,千萬別跟試卷上的題目要求作對,畢竟人在屋檐下。
入住服務區需要僅需要跟辦公、衛生保健和公共活動區的”交往廳“聯系;看氣泡圖核實,注:為了方便說明,先把流線邊上號,回頭再說為什么要這么做;
果然氣泡圖和文字說明高度一致,入住分1、2、3三個流線作為出口,同時上面有一條流線作為入口,一般來講,一個方正的空間如果有四個邊,那么入住服務區已經用足了他的四個邊;一邊對外,三邊對內。在剛才那個草圖上的相應位置畫上一個圈,這里不拍了。
接下來第三行是關于衛生保健區的說明,簡單講述了該分區的功能后,主要是說了對”臨終關懷室“的要求:臨近搶救室(為搶救失敗準備的)、獨立布置、獨立對外出入口;
起初以為這個臨終關懷室不在衛生保健區里,因為剛才掃了一眼氣泡圖,之后去面積表里核實了一下,臨終關懷室和搶救室都屬于衛生保健區。那么臨終關懷室就要算做本區又相對獨立的一個小區了;再看氣泡圖。這個區同樣也有2、5、6和外部流線共四條流線,一邊對外,三邊對內。需要注意的是流線6是連接的臨終關懷與失能養護單元,其他流線與衛生保健對接。流線4為本區的內部流線,文字中已說明,臨終關懷室臨近搶救,所以這條流線就在這里。
照例,也在總圖上畫一個圈,但是這個圈畫在哪里?入住的左還是右?位置好像沒有確定,兩者均可,那就先按氣泡圖來,放右側。如果后期錯了就改,沒有什么好顧慮的。
然后第四行是關于生活養護區的,由一層的兩個養護單元和二層的養護單元組成。居室朝南且直接面向公園;且首層的失能養護單元要通過”專用廊道直通“臨終關懷室;
剛才說到的臨終關懷又出現了,流線6就是文字中的這條專用廊道。當時考試的時候,第一想法就是南向面寬是否能放下96張床位的居室?如果放不下怎么辦,我是采取住宅那年張老的壓縮面寬法還是黎老的45度斜線法?瞄了一眼面積表,首層24+24個床位、二層24+24個床位,且文字已說明每間房2張床,這樣的話,每層需要4*24=96米的面寬。有人問為什么是4米?第一好算,拿嘴就可以;第二,一般酒店的標準間也在3.6-4.5之間,正好也是放兩個雙人床。大致判斷,這里沒有考點,因為南向能放下,重點考核在他處。
看一下氣泡圖;
老樣子該區也四條流線,三條內、一條外。流線6已經明確;流線7和對外出口流線同時連接生活區的兩個單元,怎么處理先打個問號;流線8是半失能單元連接的后勤用房。
照例,總圖上畫個長橢圓;拍下
再然后第五行,說的公共活動區,當時考試讀到這里,心里的石頭也落地,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發現考點了。怎么發現的呢?因為一遍沒看懂,讀了好幾遍才明白什么意思。也終于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核心,也就是說本題目的關鍵點,原來是這個交往廳。慢慢解讀,首先本區分為五部分內容,其次交往廳作為一個最外向的空間需要與生活養護和入住”緊密“聯系,再其次社會工作用房作為次外相空間需要與辦公用房”緊密“聯系。入住服務區在最北,生活養護區在最南,而交往廳需要與兩者有緊密聯系,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交往廳實際上最好用交往廊的概念,串聯南北。剩下的其他空間夾在交往廊兩側位于入住和養護區之間。
但是,在剛剛讀題過程中,衛生保健區也應與交往廊有聯系,其實讀到這個時候,已經發現已經懵B了,這個交往廊就像樹干一樣需要分數個分叉去聯系大大小小的枝干。看氣泡圖;
雖然表面上看流線不多,但是需要跟他聯系的確是太多,總不能每一個都拿廊子去連吧。姑且往前走,盡量多的搜集資料,希望各種資料之間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條合理的解決方法。
最后講的功能區是后勤服務區,第六行對其進行了說明。相對獨立容易理解,辦公用房與其他各區聯系方便、便于管理,要注意這個說辭跟直接聯系的區別。廚房和洗衣房需要有一條專用廊道通往生活養護區。
作為后勤區的一大特點,歷年均相同;辦公對接大廳,后勤對接主要功能區以輔助其正常功能運轉;不管是相鄰設置還是專用廊道,其實沒有太大區別,但14年的題目在說明上和氣泡圖上稍微有出入的就是氣泡圖把這條流線連向了半失能區。看下氣泡圖;
這個流線8畫的真是令人尋味,它既沒有直接連向半失能的左側,也沒有連向流線7的下端位置,而是最終連到了半失能養護單元的右側。只能說,考完試越想越想不明白,但是考場上,我就按一個走,管不了那么多,就讓專用廊通往半失能,如果想從廚房到失能,那就穿越半失能。
五個大功能區都讀完了,再根據常理推斷,也大致確定一下場地的位置和大致動線;
其余的7-11不做贅述,看看都能明白。需要關注的就是1.8米寬1:12的殘疾人坡道,首層層高4.2米,這樣的話,會有一條50多米長,1.8米寬的坡道要設置。
4、規范及制圖的要求:這一項是對出圖標準的約束,起碼要達到這個深度要求,評卷老師才能看清楚考生的設計意圖。
歷年的要求都差不多,也會給一些圖例,逐字逐句按要求落實就行。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有關問題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