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看社會:如何面對"綁架式"的祝福
考試動態:2014年下半年各地考試成績查詢專題|環球網校代報名服務
課程推薦:新標準-直播保過班熱招|2015年5月零基礎保過班開始招生
“今天是某某節日,轉發的家宅平安、父母健康”,“轉各種神佛,考試不掛科,賺錢發大財,不轉死全家”。這類或詛咒或“祝福”的信息充斥在QQ群、朋友圈、微博、短信中。收到這類信息讓人很憤怒,但不轉發心里又不舒服。去年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四成人曾經轉發過這樣的信息。
從心理成本與收益角度看,當付出微小的投入就有機會獲得大的收益時,人們會傾向于去做這件事。假如這個回報還與家人的健康或幸福有關,那不做就會產生輕微的自責:感覺自己不夠關心家人,連這點事情都不愿為他們做。在這樣的驅動力和道德捆綁下,很多人就會做出轉發的決定,但心里有一種被強迫的感覺。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這類信息利用了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生活事件的發生存在隨意性、偶然性,這正是人類生存的不安全感來源。德國心理治療大師弗里茲?李曼在《直面內心的恐懼》一書中提到:有為者把恐懼轉化為一種促進成長的沃土。比如從人類發現火到使用火的過程,每一次文明突破,都是在與這種原始的恐懼進行斗爭。事實上,內心足夠強大、踏實的人遇到這樣的信息會一笑置之;內心不夠強大者很容易當真,不轉發就會產生焦慮感和強烈的心理沖突。當然,轉發這類信息,無異于一場自欺欺人的心靈游戲。
假如面對此類信息很焦慮,最好的對策就是去直面內心的原始恐懼和不安,去改變那個充滿矛盾和不安的內在自我!通過以下幾方面可以找到不安全感的來源:1.早年不夠安全的生活經歷,比如家庭環境差、父母教育方式粗暴或不斷換學校等讓人缺乏踏實感的生活體驗。2.不稱心的生活際遇,比如生存、工作壓力大,家庭、人際關系不和諧等。3.體驗過某種突如其來的重創,對生活的穩定性缺乏信心。4.拖延,存在太多沒有達成的愿望,卻缺乏行動力和執行力,轉變成一些潛在的焦慮。5.過分依賴某些人或事,缺乏控制力。找到并面對這些真正的問題,才能解決內在恐懼。比如去原諒給我們帶來苦難的人、去接受現實的不確定、更努力并有計劃地改變自己的現實處境、擺脫拖延癥讓自己變得更富有執行力、逐步脫離對某些人或事的過度依賴等。如果不知道如何邁出改變內心的第一步,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編輯推薦:
心眼看社會|親子教育|職場心理|愛情婚姻|心理咨詢案例|趣味心理測評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壓力的種類2025-11-1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生狂喜!考前獨家資料免費領!2025-11-1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點2025-11-1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童年期的同伴交往2025-11-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識別和處理依賴現象2025-11-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2025-11-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2025-11-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非言語行為的運用2025-11-0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幼兒記憶的發展2025-11-0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思維內容障礙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