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論文:國外臨床心理工作者資格準入與國內現狀
考試報名:2014年上半年各地報名入口匯總|20歲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一對一雙證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論文摘要】 目前國內心理學起步尚晚,不規范,甚至有些地區還很混亂,本文通過對國外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的構成及準入資格進行分析,及闡述了我國心理學的發展現狀,以期能以此文給我國心理學發展提供參考,從而能夠更好的完善本領域現存的弊端。
【論文關鍵詞】 臨床心理學 資格 發展 現狀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psychology start was still late, is not standard, even some areas are also very chaotic, this articl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overseas clinical psychology worker's constitution and the admittance qualifications, and elaborated our country psych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an the psychology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reference by the time by this article to our country, can thus the better perfect ability territory extant malpractice.
Key word: Clinical psychology Qualification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在西方國家,臨床心理學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已成為當今心理學科中最龐大的分支,從業人員占整個心理學工作者的一半以上,其學科研究和臨床服務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臨床心理學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問題關系到臨床心理學學科發展的后勁與主導方向。二戰以前,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都是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縱觀西方臨床心理學的發展,雖然也有一些挫折,但總的來說仍是相當的順利,與其他學科一樣,經歷從學科早期建立到目前基本成熟的共同模式,現在對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認證體系基本完善。概括地說其體系包括資質認定、資格認定及其在不同部門從事健康服務所承擔的責任。
在西方國家如英、美、加、澳和新西蘭等及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從事心理治療或咨詢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幾類專業人士構成: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輔導或咨詢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等。這些專業人士各有自己的專業學會,每一專業學會制定自己會員的資格認定標準,通常以“標準學歷”(在學會認可的大學里取得臨床心理學碩士或博士學位)為準入前提。其中,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主要是心理咨詢專業或社會學專業;心理治療的從業者主要是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心理治療的培訓較為嚴格,一般從業者除了必須具備心理學和醫學背景外,還須具有文學、哲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學位或培訓記錄。臨床心理學從業人員一般需要在精神科學習理論知識,并且進行一年的臨床實踐。在德語國家(主要指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心理治療師的培訓一般在獲得一定的學位,如社會學、哲學、神學、心理學和醫學等的基礎上,完成與心理治療相關的正規培訓,包括:①心理治療的理論培訓;②精神病學診斷培訓;③關系的培訓:包括小組督導和以行為治療為導向的案例督導;④自我分析或自我體驗;⑤治療實踐:精神分析取向和行為治療取向的培訓。此外,以上各項都有一定的學時要求,例如,精神分析師的培訓,要求600小時左右的自我分析等。以美國為例,早有Freud于1909年從歐洲到美國Clark大學舉辦過一系列的精神分析學說講學班。近有Exner也辦過許多講習班來推廣Rorschach測驗的綜合記分系統。
咨詢員的資格認證制度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認證咨詢員培養機構和培養課程(program),第二個層次是認證某個申請者是否達到了咨詢員的特定標準。
國外的心理咨詢師及治療師的執業勝任能力,主要通過相當完備的職業化培訓體系來保證。通過認證考試,并且具備心理從業者的品質才可以擁有執照。此外,系統化培訓還要求掌握規定科目和理論學習中涉及的技術,如:暗示、澄清、解釋、模仿、證明等,以及如何在治療中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6,7]培訓中督導對于治療師治療過程的評估是保證治療師正確治療的一個有效手段;對治療師、咨詢師的一般品質要求:如年長些、經驗多一些、溫情、真誠信任、關心患者等[6,9]。
在國外,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執照雖然不是勝任能力的保證,但它向公眾表明了這個職業入門的最基本勝任特征。在北美,執照申請者要完成規定的連續教育和培訓(美國心理學會(APA)關于資格認證的章程里根據畢業生需要獲得的勝任特征,詳細說明了教育和訓練的目標),獲得相關的學位(如PhD,Psy.D),然后通過心理學專業的國家執業資格考試,該考試的范圍涵蓋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內容全面。在美國有些州,還要參加面試,以考察報考者的臨床操作技能。同時,還應該熟悉申請當地的法律法規及倫理學規范,這些法律知識及其應用要通過筆試或口試。
心理咨詢專業背景的從業者從事咨詢工作,沒有處方權,只可以在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心理治療從業者,擁有處方權,可并用藥物進行治療。對于精神病應該首先轉介給精神科醫生。嚴格上講,用藥物治療就屬于精神科醫生的職責。美國的心理健康服務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公立精神病院。主要承擔重性精神病人的長程治療,特別是藥物治療,由臨床精神科醫生負責。但自上世紀50年代后,此類醫院數量已經大幅減少。②綜合醫院精神科。為一般門診病人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同時為有需要的住院病人提供長期心理服務。通常是由臨床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學家或心理咨詢師,以及社工組成的治療團隊負責。③私立精神病醫院與護理機構。私立精神病醫院的服務和治療方法多樣,設備齊全,適應各種人群的需要,服務質量最好,消費也最高。④心理學工作者開設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一般設在社區、學校等地。但心理學工作者沒有處方權,需請精神科醫生共同會診后才能用藥。⑤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主要由社區初級護理人員在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的指導下完成,在家庭、社區與正規醫院之間起著紐帶作用,形成廣泛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是目前美國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發展的重點。其職責正在逐漸擴展中,對社區心理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也在持續深入地開展[11]。
國內心理治療與咨詢的職業化建設起步較晚,但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培訓卻炒得沸沸揚揚,由于缺乏連續性的培訓和教育體系,整體專業水平不高。目前國內的從業人員主要來源為:醫院的醫務人員,多為精神科、神經科及其他科醫生背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多為教育或心理學背景;以及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其他專業背景人員。他們在社會機構中從事相關服務[12]。南京張寧等“對心理咨詢及咨詢師的期望與要求的研究”中,受訪者認為突出問題依次為:不普及、質量和效果不好、不方便、擔心保密問題及收費太高等。55%的人對咨詢師不十分信任,32%的人對咨詢師是否能為其保密擔憂[13],表明我們目前的從業人員的品質及能力水平不容樂觀。有資料表明,如果在沒有充分的教育、培訓和督導的情況下開展工作,常會給病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14]。
當前,心理健康問題在中國已不是新鮮話題,政府在諸多方面積極推動心理咨詢的發展,然而人們對心理咨詢相關知識的缺乏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心理咨詢監察體制缺失。由于缺乏監察,出現很多的“黑診所”。這種“黑診所”的從業人員既缺少必要的心理咨詢知識,更沒有心理咨詢必備的咨詢經驗,不但不能解決來訪者的問題,還有可能惡化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同時也敗壞了心理咨詢業的名聲。②心理咨詢機構發展不平衡。心理咨詢工作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在廣大農村地區, 農民在出現心理障礙時,往往不是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而是通過“燒香拜佛”來緩解心理壓力。據調查研究表明,占總人口60%以上的中國農民在心理咨詢來訪者的比例中尚不到6.9%[15]。③心理咨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員,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81.6%,超過5年的僅有5.4%[16]④心理咨詢從業人員的倫理認知與倫理行為之間仍有差距。⑤基本概念的混亂。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對一些心理問題胡亂稱謂,甚至張冠李戴。例如,生活中,“神經病”常常被用來稱呼一種較嚴重的心理疾病。但何謂“神經病”?事實上,生活中人們所說的“神經病”是指“精神分裂癥”,它是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17]。另外,日常生活中將“精神分裂癥”稱之為“神經病”,往往易與“神經癥” 相混淆。所謂“神經癥”舊稱精神神經癥或神經官能癥,是一組輕度精神障礙的總稱。⑥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咨詢的相互混淆。我國各級學校常見的一種問題就是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咨詢相混淆,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心理咨詢。許多學校對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工作特點、目標、方法、內容、任務等缺乏清晰的認識,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對待,其結果是,雖然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熱情卻收效甚微,學生的心理問題不但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反而還有可能加重。⑦傳統文化模式的繼承。指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而在民間歷史性形成的以非公開、半公開或者公開的方式為人“釋疑解惑”、“指點迷津”的各種存在形式。主要有:周易研究;起名齋;巫醫神漢。在南方該形式存在更多一些,似乎也更受某些階層人士歡迎。有需求就有服務,從某種意義或某種程度上說,此種形式是無心理醫生時代的心理咨詢形式,當前也在社區心理咨詢范疇里占據著主要市場[18]。
我國的臨床心理學體系還不盡完善,具有研究生水平的臨床心理學專業規模很小,盡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已逐漸步入社會,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尚待成長,與社會對臨床心理學家的需求相差甚遠,這就表明了我國還處在臨床心理學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不斷的借鑒外國的經驗,并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我們在不斷地提高對臨床心理學的認識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地進步,完善。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2001年出臺的《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對于心理從業人員的規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邁出了職業化的第一步。然而,其商業化的培訓方式,已經導致了眾所周知的諸多問題。
國家衛生部緊隨其后出臺了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統一考試制度,由于是職稱考試(而且該職稱系列屬于技師,最高只設副高級職稱),而不是準入考試等原因致使淪為雞肋,通過考試者寥寥無幾。一熱一冷,耐人尋味。
編輯推薦:
報考指南|備考經驗|疑難問答|交流論壇|各級別歷年真題大匯總|免費在線模考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分離性障礙2025-11-2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壓力的種類2025-11-1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生狂喜!考前獨家資料免費領!2025-11-1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點2025-11-1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童年期的同伴交往2025-11-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識別和處理依賴現象2025-11-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2025-11-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2025-11-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非言語行為的運用2025-11-0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幼兒記憶的發展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