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詢師二級專項練習題:教育心理學(3)


11.與新教師相比,老師教師的課時計劃較為簡單,并以學生為中心。(√)
(二)學生心理
1.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遞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被稱為(B)
A、暗示效應 B、期望效應 C、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應 D、被動接受效應
心理學中,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這種現象稱為“暗示效應”。
期望效應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效應.是根據古希臘的一個神話命名而來.說的是國王皮格馬利翁(Pygmalion)發現了一塊難得的好石,晶瑩剔透,令人愛不釋手.于是國王將石頭雕成一尊美麗的少女像,每天早晚都含情脈脈地長時間凝視少女像,期待著石像能變成真人.國王的誠意感動了上帝,鍥而不舍的期望產生了神奇的效果.一天早晨,國王欣喜地發現美麗的少女已端坐在他的床前.有時候,期望就是具有那么一種神奇的力量,從而產生令人難以想象的結果.人們通常用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
心理學家森瑟爾和杰卡布森(R.Rosenthal & L.Jacobson)所提出.即人們的預期心理會影響行為,而導致結果和原先預期一樣。因此,如果你一直告訴自己:“不可能”,那就絕對沒有“可能”的一天。對于這樣的現象,以心理學的眼光來看,就是“自我應驗預言”或簡稱“自驗預言”。
所謂接受效應,就是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不產生反感消極抵制情緒,并增強想聽、要聽教育者施教的需求和渴望感。
2.處于(B)階段的兒童的思維往往是自我中心的。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前運算階段 對大多數兒童來說,前運算階段( representational thought)發生在大約24個月到七歲之間。兒童開始積極地發展心理表象,這在感知運動階段末期就已經有了初步發展。這個階段,兒童在與同學之間以及父母之間開始通過詞語進行交流。前運算階段兒童的交流通常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只集中于自我,而不能理解別人是如何知覺情景的。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9日)2025-09-19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8日)2025-09-18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7日)2025-09-17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6日)2025-09-16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5日)2025-09-15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2日)2025-09-12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1日)2025-09-11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0日)2025-09-10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9日)2025-09-0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8日)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