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真題練習:幼兒期的心理發展


【摘要】2017年11月心理咨詢師考試正在備考中,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2017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真題練習:幼兒期的心理發展”,供考生參考,全套試題及答案視頻解析請關注網站近期上線。
1、幼兒提問類型的變化模式是( )。A.從“是什么”轉向“為什么”
B.從“為什么”轉向“是什么”
C.從“是什么”轉向“怎么樣”
D.從“為什么”轉向“怎么樣”(環球網校提供心理咨詢師三級真題)
【答案】A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幼兒思維發展的掌握情況。
幼兒提問類型的變化由“是什么”的模式向提問“為什么”的模式變化,二三歲的兒童的提問以“……是什么”為主,這反映他們的求知水平局限于在追求個別事物的特點上。
五歲兒童的提問類型就變成“為什么”為主,這表明兒童思維發展開始只想事物的內在道理、現象的本質特征和事物之間聯系的規律性。
2、游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在于( )。
A.促進認知
B.實現自我價值
C.培養健全人
D.增強體質
【答案】ABCD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幼兒游戲概念的掌握情況。(環球網校提供心理咨詢師三級真題)
游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有五個方面:
1)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
2)參與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
3)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創造力
4)培養健全的人格;
5)增強體質。
3、幼兒記憶的特點包括( )。
A.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
B.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
C.意義記憶占主導地位
D.語詞記憶占主導地位
【答案】AB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幼兒記憶特點的掌握情況。
幼兒記憶特點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1)無意識記與有意識記,無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有意識記較為薄弱,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都隨年齡而增長,有意識記憶發展的速度更為明顯;
2)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幼兒容易運用機械記憶的方法;意義記憶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兩種記憶均隨年齡而增長,兩種記憶相互聯系;
3)形象記憶與詞語記憶,幼兒期以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詞語記憶薄弱,兩種記憶效果都隨年齡增長而提高,詞語記憶的發展速度高于形象記憶。
4、幼兒思維發展的主要特點包括()。
A.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B.思維的實用性日益突出
C.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D.二元論思維開始萌芽
【答案】AC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炸你想努力學中以后而思維發展狀況的的掌握情況。
幼兒的思維具有兩大特點:
(1)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
(2)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選項B的“思維的實用性日益突出”是中年期思維發展的特點。選項D的“二元論思維開始萌芽”則是青年階段思維發展的特點。
5、第一逆反期的出現是( )。
A.兒童心理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B.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C.兒童心理發展中的異常現象
D.人格異常的一種表現
【答案】A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兒童發展第一逆反期的掌握情況。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逆反期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第一逆反期的發展性特點有兩個方面:
第一,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于:要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并“很能干”的“現實”。他們的行為表現是: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自以為別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膽付諸實際行動;自以為能干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堅持退回原狀態,自己重做;常常逆著父母的意愿,說“不”,并按自己的愿望說“我自己做”;喜歡聽“你真棒”等表揚。
第二,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在這之前嬰兒處處依賴父母,父母緊密地控制兒童的行為。到了3歲左右,兒童的認知發展、言語發展和行為活動能力等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積累了一定的自身的“心理資源。,而這些心理資源構成進一步發展的驅動力,所以他們便躍躍欲試地趨向新的發展階段。注:第二逆反期發生在小學末期至初中階段的10-11歲至15-16歲,突出表現在青春發育期,是這階段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征,它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兩個逆反期的共同點是:
(1)都聚焦于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向控制方要求獨立自主權;
(2)兩個反抗期的兒童都出現成長和發展的超前意識,第一反抗期的兒童具有“長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兒童具有“成人感”。
它們的不同點是:
第一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在于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點是要求行為、動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的控制,反對父母過于保護和越俎代庖。他們所要求的獨立作為中,有許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實際的;
第二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獨立,要求社會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關方的控制。這種內在需求和對環境的要求是發展性的需要,是必經的,但發展現狀的矛盾性也給他們帶來許多不適宜和不適應,乃至困惑和危機。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交流考試信息。
編輯推薦:
【摘要】2017年11月心理咨詢師考試正在備考中,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2017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真題練習:幼兒期的心理發展”,供考生參考,全套試題及答案視頻解析請關注網站近期上線。
1、幼兒提問類型的變化模式是( )。A.從“是什么”轉向“為什么”
B.從“為什么”轉向“是什么”
C.從“是什么”轉向“怎么樣”
D.從“為什么”轉向“怎么樣”(環球網校提供心理咨詢師三級真題)
【答案】A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幼兒思維發展的掌握情況。
幼兒提問類型的變化由“是什么”的模式向提問“為什么”的模式變化,二三歲的兒童的提問以“……是什么”為主,這反映他們的求知水平局限于在追求個別事物的特點上。
五歲兒童的提問類型就變成“為什么”為主,這表明兒童思維發展開始只想事物的內在道理、現象的本質特征和事物之間聯系的規律性。
2、游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在于( )。
A.促進認知
B.實現自我價值
C.培養健全人
D.增強體質
【答案】ABCD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幼兒游戲概念的掌握情況。(環球網校提供心理咨詢師三級真題)
游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有五個方面:
1)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
2)參與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
3)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創造力
4)培養健全的人格;
5)增強體質。
3、幼兒記憶的特點包括( )。
A.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
B.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
C.意義記憶占主導地位
D.語詞記憶占主導地位
【答案】AB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幼兒記憶特點的掌握情況。
幼兒記憶特點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1)無意識記與有意識記,無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有意識記較為薄弱,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都隨年齡而增長,有意識記憶發展的速度更為明顯;
2)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幼兒容易運用機械記憶的方法;意義記憶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兩種記憶均隨年齡而增長,兩種記憶相互聯系;
3)形象記憶與詞語記憶,幼兒期以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詞語記憶薄弱,兩種記憶效果都隨年齡增長而提高,詞語記憶的發展速度高于形象記憶。
4、幼兒思維發展的主要特點包括()。
A.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B.思維的實用性日益突出
C.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D.二元論思維開始萌芽
【答案】AC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炸你想努力學中以后而思維發展狀況的的掌握情況。
幼兒的思維具有兩大特點:
(1)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
(2)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選項B的“思維的實用性日益突出”是中年期思維發展的特點。選項D的“二元論思維開始萌芽”則是青年階段思維發展的特點。
5、第一逆反期的出現是( )。
A.兒童心理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B.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C.兒童心理發展中的異常現象
D.人格異常的一種表現
【答案】A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發展心理學中兒童發展第一逆反期的掌握情況。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逆反期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第一逆反期的發展性特點有兩個方面:
第一,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于:要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并“很能干”的“現實”。他們的行為表現是: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自以為別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膽付諸實際行動;自以為能干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堅持退回原狀態,自己重做;常常逆著父母的意愿,說“不”,并按自己的愿望說“我自己做”;喜歡聽“你真棒”等表揚。
第二,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在這之前嬰兒處處依賴父母,父母緊密地控制兒童的行為。到了3歲左右,兒童的認知發展、言語發展和行為活動能力等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積累了一定的自身的“心理資源。,而這些心理資源構成進一步發展的驅動力,所以他們便躍躍欲試地趨向新的發展階段。注:第二逆反期發生在小學末期至初中階段的10-11歲至15-16歲,突出表現在青春發育期,是這階段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征,它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兩個逆反期的共同點是:
(1)都聚焦于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向控制方要求獨立自主權;
(2)兩個反抗期的兒童都出現成長和發展的超前意識,第一反抗期的兒童具有“長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兒童具有“成人感”。
它們的不同點是:
第一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在于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點是要求行為、動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的控制,反對父母過于保護和越俎代庖。他們所要求的獨立作為中,有許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實際的;
第二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獨立,要求社會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關方的控制。這種內在需求和對環境的要求是發展性的需要,是必經的,但發展現狀的矛盾性也給他們帶來許多不適宜和不適應,乃至困惑和危機。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交流考試信息。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21日)2024-12-21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20日)2024-12-20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9日)2024-12-19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8日)2024-12-18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7日)2024-12-17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6日)2024-12-16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5日)2024-12-15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4日)2024-12-14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3日)2024-12-13
- 心理咨詢師真題演練與答案解析(2024年12月12日)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