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翻譯資格考試對直譯和意譯的分析


環球網校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功能,預約后會提醒您2022年上半年翻譯資格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等重要信息!編輯推薦:2022年上半年全國翻譯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及入口匯總。
在所有翻譯實踐中,都同時存在直譯和意譯。直譯與意譯相互關聯、互為補充,同時它們又互相協調、互相滲透,不可分割。直接這么說有點難理解,所以現在我們從本質上來看看所謂的“直譯”和“意譯”到底是什么。
直譯,英語是literal translation,字面翻譯在《牛津文學字典》里的解釋為“A literal translationis one that tries as far as possible to transfer each element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the other, without allowance for differences of idiom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即把文本中“每一個成分”都轉化成另一種語言。比如直譯“A literal translationis one…”就該翻譯成“一個字面翻譯是一個…”,更類似于我們所說的“字對字”翻譯(word-for-word translation)?!杜=蛴⒄Z字典》的解釋或許更直白,即“representing the exact words of the original text”。
其實這已經是引申過的解釋了,那么這個概念最開始是怎么來的呢?你可能會發現,在字典里,“transliteration”也有直譯的意思,不過字典里一般說的比較模糊,比如《牛津英語字典》,“Write or print (a letter or word) using the closest corresponding letters of a different alphabet or language.”
那么這個“transliteration”到底是啥呢?舉個例子,transliterate 一個希臘語詞組“Ellēnikḗ Dēmokratía”,變成拉丁語是“Hellenic Republic”。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僅僅一些字母之間發生了替換。因為歐洲國家之間的語言都是同宗同源,要不是羅曼語族,要不是拉丁語族,書寫上都有相似之處,而“transliteration”就是字母層面上的,用最相近的字母(letter)互相替換。中文使用不同書寫系統,自然是不可能參與這種替換的。這個概念后來被翻譯學引申,才有了“直譯”這個概念,不過這個詞大部分時間用來表示音譯了。
那么什么是“意譯”呢?意譯的英語是“free translation”,很明顯就是“自由翻譯”,或者“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意對意。
我們從上述兩個概念可以看出,真正的“直譯”和“意譯”的概念走了兩個極端,而現實中大部分翻譯實踐都在二者之間,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種融合和平衡,下圖可能更加直觀:
而我們在討論中所說的直譯和意譯,更像是在天平上向左偏或者向右偏。事實上大部分譯文都處在中間。往往一篇譯文中既有直譯又有意譯,二者是不能脫離對方存在的,區別只是某一方面更明顯一些而已,所以所謂的批評“直譯”,批評“意譯”的討論,都毫無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異化(foreignization)和歸化(domestication)常常和直譯意譯相提并論。雖然“意譯”、“歸化”和“動態對等”容易被混為一談,但是三者屬于不同目的的翻譯策略。“意譯”更多指文字和理解上的改動,注重意思的傳達;“歸化”強調的是調和文化間的差異,而“動態對等”強調的是讀者的感受和反應,無論是愛斯基摩的讀者讀到“像雪一樣白”還是非洲讀者讀到“像牙齒一樣白”,二人都會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是“好白啊!”。三者都是為了翻譯能更好地適應譯入語文化,為更多讀者所接受。
談翻譯,就不得不提譯入語和譯出語之間的文化差異(target culture, source culture),這向來是譯者頭痛的問題,也是各種爭論的根源。我認為,翻譯是譯者和讀者的一項協作,譯者如何翻譯,還是要看讀者的文化水平、知識眼界如何(當然與譯者的翻譯策略也有關)。
意譯明顯需要譯者發揮更大的創造性,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人不贊成意譯的根本原因,因為在相當一部分人心中,翻譯是不具備創造性的,而且譯者根本不允許發揮創造。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使一部分人極不情愿地認為文學翻譯允許譯者發揮一部分創造性,非文學翻譯也萬萬不能允許譯者“發揮”“再創造”的。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贊同譯者需要再創造的大部分是從事文學翻譯的譯者或者翻譯專業的學者,堅決否定的則是從事非文學翻譯的譯者以及不了解翻譯的人。還有譯者專門給我私信講述其職業生涯中遭遇的悲慘和心酸。真的是這位譯者的專業水平不佳嗎?我不這么想,其實是大眾對于翻譯的認識出了問題。
第一個誤區是,把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混為一談。
文學翻譯需要創造性已經是公認的了,就像之前所說,一篇譯文不可能通篇僅直譯,或者僅意譯,直譯和意譯是同時存在的,相輔相成。翻譯商業法律科學等等非文學文本的,譯界將其統稱為非文學翻譯(non-literal translation),翻譯這些文獻首先要保證的是嚴謹。非文學翻譯的職業譯員不贊成改動文本也有跡可循,首先因為客戶并不希望譯文和原文有較大出入,而這些人往往不懂翻譯,認為只有直譯才是忠實的。要不是目前機翻水平還很難讓人滿意,他們顯然會傾向于選擇更經濟省力的機器翻譯。
第二個誤區是,非文學翻譯不需要創造性。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非文學翻譯中并非不需要譯者的創造性,然而譯者發揮創造性的空間不大。為什么這么說呢?嚴肅的法律科學等等文獻,在行業里早已有專門規定的術語,歐拉定理就是歐拉定理,安培定則就是安培定則,只要有任何改動,指的便不是同一種東西了。在科學文獻中,用簡寫、首字母縮略、數字表示也很常見。無論哪個國家的心理醫師,一見到PTSD就知道是什么,就像大部分人一看H2O就知道指的什么,硬要翻譯成本國文字反而是畫蛇添足。
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相當于譯入語文化),已經和國外的水平已經大致相當了,所以非文學譯者往往只需要按照前人定好的規則走就好,但這不意味著非文學翻譯就沒有創造性了。當我們要翻譯一項全新的概念,引入一些全新的術語時,在譯入語文化找不到相對應的表述,還是少不得發揮譯者的聰明才智進行再創造。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何向亞馬遜叢林的原始部落翻譯一篇介紹“飛機”的科學文獻呢?“飛機”這個概念在他們的文化里就是不存在的,譯者可以采取音譯,但是更細節的東西,比如渦輪起落架機翼流體壓強,如果通通采取音譯,那只能是全篇音譯了,這樣的翻譯并沒有什么意義。
“鈾”這個化學元素的漢語或許是來自音譯和意譯的結合,聲旁源自英文uranium,形旁表述其金屬元素的屬性。這些術語引入后一旦標準化,就要采取統一譯法,譯者就無法再“自由發揮”了。
還有其他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詞匯表達,其實當初引入時,都包含了譯者的發揮創造。舉個簡單的例子,幽默(humor)短短兩個字,包含了音譯和意譯,生動形象,和中文語境完美融合,所以我們大部分人都意識不到這是翻譯。正因為現在譯者的創造性受到束縛,所以這種精妙的翻譯越來越少。
上文的“直譯”和“意譯”之所以畫引號,是因為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直譯和意譯,“你是我眼中的蘋果”的句式也是根據譯入語習慣進行了調整,只能說直譯占了較大的成分。直譯和意譯也不僅僅限于詞匯層面,還可以類推至語法、句法、整段、整篇,乃至整本書。這時候再回顧一些翻譯,你會發現,譯者的創造性真的無處不在,某些譯者千萬不要自我貶低了,微笑。
以上是“2022年翻譯資格考試對直譯和意譯的分析”的相關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歷年翻譯資格考試大綱、教材變動、各科模擬試題、歷年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更多翻譯資格英語考試資料持續更新中!
最新資訊
- 干貨!2024年CATTI翻譯資格考試備考方法分享2024-09-18
- 備考必看!2024年CATTI翻譯資格考試提分技巧2024-09-09
- 備考攻略:2024年CATTI翻譯資格考試翻譯策略2024-08-01
- 備考指南:2024年CATTI翻譯資格考試筆譯答題技巧2024-07-27
- 備考指南:2024年翻譯資格考試翻譯技巧有哪些?2024-07-23
- 2024年CATTI翻譯資格考試如何備考更加高效?2024-07-18
- 2024年CATTI翻譯資格考試五大高效備考技巧2024-07-02
- 提分速看!2024年翻譯資格CATTI考試高效備考方法2024-06-18
- 2024年度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備考技巧2024-03-21
- 2023年下半年翻譯資格考試具體時間及應試須知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