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到2025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0%以上


編輯推薦: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標準
溫馨提示: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將在7月24日進行裝配式考試,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裝配式考試節點信息。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四川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9〕54號)精神,加快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工作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深化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加快建筑強省建設,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新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0%以上,研發智能建造工程軟件30個以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建筑機器人、地理信息系統(GIS)等新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龍頭骨干企業。
到2035年,基本建成網絡基礎完備、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優越、平臺創新活躍、智能應用豐富、安全可信可控,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和四川特色的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發展動能顯著增強,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川建工”品牌核心競爭力國內領先,邁入智能建造強省行列。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建筑工業化升級。依托部品部件生產基地、建筑產業園區,創新業態發展模式,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裝配式建筑發展質量,建立完善以標準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體系。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推廣使用先進設備、智能設備,提升施工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和混凝土預制構件智能生產線,到2025年,全省建成5條以上鋼結構構件和混凝土預制構件智能生產線。
(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以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為導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提升設備協議兼容、邊緣計算、異構數據融合、工程大數據分析、工程應用軟件開發等關鍵技術能力。鼓勵企業跨行業跨領域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支持骨干建筑企業發揮“產學研用”綜合效應,與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機制,組建高水平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創新平臺。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建造創新投入,推進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以“科技金融”助推科技創新發展。支持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技術研發成果轉移和商業化應用,鼓勵骨干企業輸出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咨詢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
(三)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指導,研究制定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標準,保障建筑產業互聯網建設運營標準統一,促進全產業鏈信息互通、共享。引導骨干企業開展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應用標準研究,推動建立建筑全壽命期智能建造信息標準化管理體系和應用技術標準體系。鼓勵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建造新技術,暢通科研成果標準化轉化應用。建立建筑工業化評價技術指標體系和評價機制,研究制定與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發展配套的工程計價體系。
(四)加強技術創新應用。加強地理信息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信息技術在工程勘察的應用,提升工程勘察外業數據采集能力。鼓勵將遠程控制技術和機器人技術應用于危險性較大的施工環節,推廣智能無人攤鋪碾壓成套技術應用于道路路面施工。在材料配送、噴涂、鋪貼地磚、高空焊接等現場施工環節,推動建筑機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樓機等一體化施工設備應用。以鋼筋制作安裝、模具安拆、混凝土澆筑、鋼構件下料焊接、隔墻板和集成廚衛加工等工廠生產關鍵工藝環節為重點,推進工藝流程數字化和建筑機器人應用。推廣應用智能家居、智能辦公、樓宇自動化系統,提升建筑運營維護效率。充分利用云 + 大數據技術構建全過程工程造價信息數據庫和指標庫。
(五)提升信息集成化水平。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建造全過程的集成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建筑領域的融合應用,提升勘察、設計、生產、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數據共享和信息集成水平。加快構建數字設計基礎平臺和集成系統,完善建筑材料、設施設備、部品部件、圖文檔等基礎數據采集,推行建筑結構、機電設備、部品部件裝飾裝修等一體化集成設計。增強信息傳感器、低功耗廣域網、5G、邊緣計算、無線射頻(RFID)、紅外感應、定位裝置、計算機視覺、激光掃描等新技術在智慧工地的集成化應用,發展可移動設備,提高工地現場對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的全面感知能力。引導施工企業建立支撐現場管理、互聯協同、智能處理、數據共享的智慧工地集成管控平臺。引導大型企業采購平臺向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轉型,實現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互聯互通,提高供應鏈協同水平。
(六)開展智能建造項目試點。加強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應用場景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應用。選擇一批生產規模較大、基礎條件好的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打造“機器代人”應用場景。遴選一批工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應用試點,在工程勘察、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建造環節,推動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應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成效明顯的試點工程,發揮試點工程引領作用,加快各類技術推廣應用。梳理已經成熟應用的智能建造相關技術,定期發布技術目錄。組織開展智能建造應用場景觀摩。到2025年,開展智能建造試點項目40個以上。
(七)培育智能建造產業體系。積極探適用于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新型組織方式,推動軟件研發、IT通訊、部品部件生產、設計咨詢、智慧運維、教育培訓、市場信息服務等企業深度參與建造活動全過程,培育覆蓋全產業鏈的智能建造產業生態。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加快提升企業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支持企業搭建多方協作的智能建造平臺,提升產業鏈企業協同效率,促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推動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核心,相關企業深度參與的開放型產業體系。支持成都、宜賓、綿陽、南充、瀘州試點打造智能建造產業基地,爭創全國智能建造范例城市。
(八)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建立健全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等標準規范和評價體系。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或地熱能等綠色能源。通過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降低建筑能耗、物耗、水耗水平,強化施工現場揚塵、噪聲管控。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研發力度,提高能效水平。支持企業加快生物質建材、工業固廢新型建材等研發應用,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加快淘汰落后裝備設備和技術。全面推進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建設和運行管理,建立公共建筑用能約束機制。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到100%,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應用比例達到60%以上,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覆蓋率達到90%。
(九)加快培育產業人才。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關政策措施,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引導高等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鼓勵學科交叉,加大在軟件開發、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慧工地、智慧運維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單位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示范應用工程,提高建筑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數字化水平,培養一批培養既懂土木建造、又能熟練掌握數字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加快培育數字時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提高建筑工人智能建造技能。
(十)創新行業監管模式。依托產業互聯網平臺,建立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行業監管信息系統,實現工程建造全過程數據互聯共享,提升行業監督管理、產業分析研判的能力水平。完善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檔案管理體系。探索建立表達和管理城市三維空間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推動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互通相融。建立健全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與機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工作,強化組織領導,研究細化支持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及實施路徑。加強督促指導,適時開展評估,重點對智能建造產業基礎能力、發展態勢、政策引導扶持成效等進行評估等。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地要加大對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礎軟硬件開發、智能系統和設備研制、項目試點應用、智能建造應用場景建設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建立和完善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智能建造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鼓勵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投向智能建造領域。對經認定并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智能建造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支持智能建造企業依法依規享受企業購置使用智能建造重大技術裝備企業所得稅、進口稅收優惠等稅費優惠政策。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金融機構要開發適合建筑業特點的保函、保險和擔保等金融產品,支持建筑企業通過保函等融資工具進行融資。加大對守合同、重信用、信譽好的建筑企業在智能建造領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建筑企業以建筑材料、工程設備、工程項目等作為抵押進行貸款,嚴禁違規收取除貸款利息以外的費用,附加不合理貸款條件。支持智能建造示范企業掛牌上市、發行債券融資,拓寬融資渠道。
(四)強化宣傳推廣。各地要加強對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宣傳推廣,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行業學協會的作用,開展智能建造的政策宣貫、技術指導、交流合作、成果推廣。積極利用網絡、報刊等媒體,構筑信息交流平臺,廣泛宣傳發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全社會對智能建造的認知度和關注度,形成支持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國制造要向創新、智能、綠色和高端轉型,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中,建筑業將通過節能高效綠色的裝配式建筑方式來取代傳統建筑業手工作業方式,已經成為了國家、行業和社會的一種共識。以上內容就是“四川:到2025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0%以上”,更多裝配式新發展新資訊,歡迎繼續關注環球網校裝配式建筑行業頻道!環球網校為大家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和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即可獲取。
最新資訊
- 江蘇無錫經開區:裝配式MiC防疫酒店項目順利交付使用2022-04-12
- 廣東: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恒盛大廈正式啟用,標準層裝配率達78.9%2022-04-12
- 《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2022-04-12
- 江西:2021年,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開工總建筑面積達到24%2022-04-12
- 全國首單裝配式建筑認證最高等級的綠色債券成功發行2022-04-12
- 四川眉山:竣工驗收報告應明確項目實際裝配率等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落實情況2022-04-12
- 湖北十堰:鼓勵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有序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2022-04-11
- 廣東東莞:提出實施8大舉措,加快推廣綠色建筑,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2022-04-11
- 被稱為萬億藍海的裝配式建筑行業,如今的發展現狀如何?2022-04-11
- 廣東汕頭:購買裝配式建筑一手商品房,可貸款額度最高可上浮20%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