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裝配式 > 裝配式經驗分享 > 裝配式施工知識分享:生態水泥混凝土材料與技術

裝配式施工知識分享:生態水泥混凝土材料與技術

更新時間:2021-05-10 13:38:56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38收藏19

裝配式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裝配式建筑是國家大力推廣的綠色環保技術,是中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建筑工業化的重要手段,各地也紛紛出臺裝配式建筑相關政策。環球網校為大家帶來“裝配式施工知識分享:生態水泥混凝土材料與技術”。

編輯推薦:裝配式工程師考試大綱(初級、中級、高級)

溫馨提示: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將在6月19日進行裝配式考試,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裝配式考試節點信息。

1、前言

以水泥為膠凝材料生產的混凝土,今天已成為全世界各種各樣結構工程建設首選的建筑材料,這主要是由它的經濟性所決定:原材料來源廣泛、便宜,施工與維修費用較低廉。使混凝土技術向前推進的兩大驅動力是加快施工速度和改善混凝土耐久性。除了加快施工速度和改善耐久性以外,第三種驅動力,即對環境友好的工業化材料,這方面在未來技術評價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大.隨著人類數量的迅速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混凝土材料不再僅用于修建普通建筑和道路,而且大量用于修建基礎設施,如地下快速交通系統、污水處理設施、海洋建筑等。去年全世界每年共生產約16億噸水泥,排放出占全球總排放量5%的二氧化碳?;炷凉I每年消耗100億噸砂石和10億噸淡水[2].水泥混凝土對于地球的生態環境影響很大,探索循環經濟理論,使水泥混凝土工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國建材工業面臨的重大的課題。

“環境材料”首先由日本通產省提出,之后又出現了許多類似的提法,如“生態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綠色材料”、“保健環境材料”等,它們都是以保護地球環境和資源為出發點而提出的概念。綠色建筑材料是那些以對生態環境負責的方式使用地球資源、無毒、盡量利用再生資源并且本身是可以再生利用的材料. “綠色”的名詞來源于60年代,指天然、原始的環境,現在 “綠色”已經成為無毒、無害、無污染的代名詞。

1993年前沿科學研究會提出生態材料(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terials)的概念,日本混凝土協會與生態混凝土研究委員會于1995年首先提出“生態混凝土”的概念(eco-concret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crete),其涵義是減輕地球環境負荷、與生態體系協調發展、 并創造舒適生活環境的混凝土材料。日本混凝土協會于1995年設立了生態混凝土研究委員會,發表的關于各種生態混凝土材料研究成果受到了社會的關注.

2、減輕環境負荷的生態混凝土(Environmentally Mitigatable Concrete)

減輕環境負荷型生態混凝土即指能減輕地球環境壓力的混凝土材料。這包括資源的消耗量以及資源的采伐、深加工、使用時的能耗各個環節對地球產生的壓力都比較小的混凝土材料,即混凝土制造時降低環境的負擔,混凝土在使用中降低環境負荷,使用后混凝土材料本身能夠循環利用以降低環境負擔。

2.1 生態水泥配制混凝土及水泥生產的生態化制造技術生態水泥是指用城市的垃圾灰、下水道或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及其它的工業廢棄物等作為水泥的原料制造的水泥。用這種水泥制作混凝土可以有效解決廢棄物處理占地、石灰石資源和節省能源的問題。

用水泥回轉窯在生產水泥過程中處理城市危險廢棄物和生活垃圾也已經成為了水泥生態化制備的重要技術,在歐洲、日本和中國都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北京水泥廠已經利用水泥回轉窯在水泥生產過程中處理各種危險廢棄物10000余噸,既節約了燃料,又利用了焚燒后廢棄物作為水泥的原料生產出合格的水泥熟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國外從70年代初就著手利用可燃性危險廢棄物作為替代燃料應用于水泥生產的研究。水泥回轉窯在處理危險廢棄物方面較之用專用焚化爐具有以下優越性:一是水泥窯內溫度高,氣體溫度可達1350~1650℃(焚化爐溫度一般為850~1200℃),對有害成分焚燒率可達99.999%;二是滯留時間長,水泥回轉窯內氣體通過時間一般為4~8秒(焚化爐一般為2秒);三是熱穩定性好,水泥回轉窯內容積大并有大量高溫熔體;四是利于廢氣的凈化處理,水泥回轉窯內的堿性物質可以和廢棄物中的酸性物質相化合形成穩定的鹽類;五是水泥回轉窯可將廢棄物中的絕大部分重金屬元素固定在熟料中,避免再次擴散之害。因此利用水泥回轉窯焚燒危險廢棄物將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 再生骨料與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是指將使用過的混凝土或廢棄混凝土破碎后作為混凝土的集料,以代替天然集料制作混凝土。廢棄混凝土的膠結材、混合材或骨料也可用作制作水泥的原料,進行多次重復使用。

2.2.1 廢棄混凝土排放現狀一方面,混凝土生產需要大量的天然砂石骨料,生產1m3的混凝土大約需要1700~2000kg的砂石骨料。目前,全世界每年混凝土的使用量大約為20億立方米,砂石骨料大約為34~40億噸,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如此巨大的砂石骨料需求必然導致大量的開山采石,最終結果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世界每年拆除的廢舊混凝土、新建建筑產生的廢棄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工廠、預制構件廠排放的廢舊混凝土的數量是巨大的。根據1996年在英國召開的混凝土會議資料表明,全世界從1991~2000年的10年間,廢棄混凝土(包括從鋼筋混凝土工廠不合格的產品)總量超過10億噸。有關資料表明,歐洲共同體廢棄混凝土的排放量從1980年的5500萬噸增加到目前的16200萬噸左右;美國每年大約有6000萬噸廢棄混凝土;日本每年約有1600萬噸廢棄混凝土;在德國,每年拆除的廢棄混凝土約為0. 3噸/年/人,這一數字在今后還會繼續增長。我國每年拆除建筑垃圾按4000萬噸計算,其中34%是混凝土塊,則由此產生的廢棄混凝土就有1360萬噸,除此之外還有新建房屋產生4000萬噸的建筑垃圾所產生的廢棄混凝土.傳統的建筑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是運往郊外堆放或填埋,這不僅占有大量的耕地,而且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對混凝土占用大量自然資源及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地需要從可持續發展問題角度進行思考與解決。

2.2.2 廢棄混凝土研究利用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德國、日本等國對廢棄混凝土進行了開發研究和再生利用,已召開過三次有關廢混凝土再利用的專題國際會議,提出混凝土必須綠色化。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已成為發達國家所共同研究的課題,有些國家還采用立法形式來保證此項研究和應用的發展。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廢棄物資再生率已達50%以上。德國鋼筋混凝土委員會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應用指南”,要求采用再生骨料配置的混凝土必須完全符合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國家標準.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范》,并相繼在各地建立了以處理混凝土廢棄物為主的再生加工廠,生產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根據日本建設省的統計,1995年混凝土的利用率為65%,要求到2000年混凝土塊的資源再利用率達到90%.日本對再生混凝土的吸水性、強度、配合比、收縮、耐凍性等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德國有望將80%的再生骨料用于10%~15%的混凝土工程中。比利時和荷蘭,利用廢棄的混凝土做骨料生產再生混凝土,并對其強度、吸水性、收縮等特性進行了研究。我國政府制定的中長期科教興國戰略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也鼓勵廢棄物的研究和應用。

2.2.3 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再生骨料的性質同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漿,從而導致其吸水性能、表觀密度等物理性質與天然骨料不同。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較多,并且骨料表面還包裹著相當數量的水泥砂漿(水泥砂漿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再加上混凝土塊在解體、破碎過程中由于損傷積累使再生骨料內部存在大量微裂紋,這些因素都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這對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不利的。同樣由于骨料表現的水泥砂漿的存在,使再生骨料的密度和表觀密度比普通骨料低 . 用再生骨料制備的混凝土同用天然骨料拌制的混凝土相比較,其力學性能是不同的。對于再生骨科混凝土來說,我們感興趣的其他性能,例如抗拉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和彈性模量等,通常都是較低的,而徐變和收縮率卻是較高的。各種性能的差異程度取決于再生骨料所占的比重、原混凝土特征、污染物質的數量和性質,細粒材料和附著砂漿的數量、研究之目的在于測定這些因素的最佳組合,以便較經濟地生產適合于某種用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含有再生骨料的混凝土之耐久性,也受上述各種因素的影響。然而最明顯的因素就是污染物質的存在。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施工方法,其很多優點都是傳統建筑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帶來的事建筑配套設施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加速了裝配式建筑整個產業鏈的衍生和發展。以上內容就是“裝配式施工知識分享:生態水泥混凝土材料與技術”,更多裝配式新發展新資訊,歡迎繼續關注環球網校裝配式建筑行業頻道!環球網校為大家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和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即可獲取。

分享到: 編輯:高杉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裝配式資格查詢

裝配式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裝配式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裝配式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