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山東省以最嚴責任最硬措施抓安全生產


編輯推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案(2021年最新版)
今年以來山東省生產安全形勢異常嚴峻,為盡快扭轉被動局面,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開展的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以最嚴責任最硬措施抓安全生產,對重點領域展開集中攻堅,一批重大事故隱患正在消除。
筑實“最初一公里”
今年以來,金鄉縣已有8名干部因為在大排查、大整治中措施得力,被當地通報表揚并納入考察視野,也有多名干部因所轄單位排查整治不到位被通報批評。縣安委會辦公室此前主要由應急局人員兼任,現在轉變為在各部門優選,為此縣編委專門拿出行政編2名、事業編8名,10名安辦人員已全部到位。
山東省多地強化落實安全生產監管“最初一公里”的責任,筑牢安全屏障:充實監管力量、厘清責任清單,化解有限的監管人力資源與量大面廣的監管任務間的矛盾。
“濟寧已先后充實加強市、縣、鎮三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人員3823人,僅市能源局煤炭監管人數就達48名。”濟寧市應急局局長玄志祥表示,通過最大限度增加安全監管力量,安全監管的基礎性工作在夯實:在去年45家煤礦實行2名專業人員駐礦盯守的基礎上,今年轄區又有84家企業納入盯守范圍,市里專門列支專項補助資金,明確職責,確保盯守人員“蹲得住、作用發揮好”。
安全監管力量除了看人數,更體現在專業素質上。“人員招錄上今年我們進一步強化化工、機械、電力等重點領域。”滕州市應急局綜合室主任李政舉專門提到,在21個鄉鎮,市里除了調配一名專業背景強的人員充實進基層隊伍,還會定期選派基層人員來市局輪崗,解決基層執法人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因為在巡檢時發現了鍋爐出口管道處的裂紋,兩位員工幫助企業及時避免了一次可能引發爆炸的較大隱患,獲得了5000元獎勵。“一季度,我們評出了約十名最具典型意義的隱患排查案例。”魯南化工副總經理高憲國介紹。安全監管涉及面廣、任務量大,發揮好“主力軍”作用的同時,各地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尤其一線員工協助安全生產監督。據介紹,3月23日新的《山東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出臺,進一步明確了295項舉報獎勵情形。
激活企業內生動力
“請注意一下,進入車間前要佩戴好耳塞等防護用品。”記者進入太陽紙業26#機生產車間采訪時,安全管理人員李磊發出這一提示。記者注意到,他所穿著的“一抹紅”工作服很顯眼,與園區其他工作人員明顯區別開。據了解,這一來自梁山縣的做法目前被推廣到了濟寧全市,所有企業安全副總、安全總監、安全管理人員統一穿戴橙紅色工裝,增強其責任感、自豪感,提高威懾力。
大排查、大整治期間,圍繞激發企業抓安全生產的內生活力去創新方式方法,成為各地的重要事項。
“由政府支付托管費,來自北京第三方托管機構的7名老師在我們這把脈會診,不僅幫查隱患,更得跟蹤治理,對他們實際發揮的作用,政府也設定了專門的考核標準。”金鄉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王允東介紹,政府無法包辦代替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但強化服務意識、引導意識,能更好解決企業技術人員不足、專業性不強等問題。
分析近年來主要安全生產事故發現,80%以上事故由三違行為(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造成。對此,濟寧今年新制定了《全市安全生產全員培訓實施方案》《全市焊割作業安全培訓實施方案》,市、縣、鎮、企四個層面分批進行“全覆蓋”“差異化”“定制式”教育培訓,凡培訓,必由市縣鎮派員跟班盯守,留有照片、錄像、簽字等保證溯源。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訓18.48萬人。
鮑店煤礦的安全文明展示墻上,除了各種安全生產知識,更引人注目的是被評為安全文明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安全生產要發揮好每位員工的作用。”礦長劉海全告訴記者,企業一方面將工資總額的40%與安全直接掛鉤,同時借助親情力量引導干部職工把安全作為主動需求。在滕州,上報綜合表彰名單時,各部門首先要發給應急管理部門征求意見,曾出現事故的“一票否決”,而今年標準進一步加嚴——只要受到過行政處罰的,都將一票否決。
打造“硬核支撐”
去年投資325萬元進行的MES升級改造項目,幫助企業實現了信息資源跨地域、跨部門、跨單位的實時交互,“但僅數據化不夠,今年我們又投資890余萬元與南京化工大學共同研發了安全風險動態指數預警及應急綜合管控平臺”。高憲國介紹,有了這個智能化平臺,安全風險隱患能實現預控預判,及時被消除在萌芽狀態。
山東產業結構較“重”,高危行業比重也比較高,對這些自帶高危險指數的行業來說“少人則安”“無人則安”,提升本質安全水平與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密不可分。記者發現,不少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已開始從最初的“小打小鬧”深入到業務核心。
在鮑店煤礦工作十余年的綜采二區區長牛慶俊,切身體會著煤礦生產方式的變化:工作人員在安全區拿著遙控器發出指令,井下400余米處的采掘設備0.025秒后就能收到指令開啟自動采煤,“放到三年前這無法想象”。
“都在講智能化,但真正能對安全生產發揮作用的得是全面的、常態化運行的智能化,這個難度很大。”劉海全介紹,為達到這個目標,企業同設備制造企業一同完成從實驗室數據到產業化、個性化使用需求的改進,逐漸實現了采、掘、運、通等全過程智能化,在此過程中,形成綜放工作面智能開采常態化運行研究與應用、礦井粉塵智能防控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多項科技成果,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以上內容就是“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山東省以最嚴責任最硬措施抓安全生產”!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幫助考生了解最新行業動態,積累安全相關知識,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安全三類人員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環球網校提醒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學習,提升自身競爭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環球網校,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2021安全三類人員資料大禮包。
最新資訊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成都溫江區開展建筑工程綜合應急演練2022-01-19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嚴格超高層建筑審批,河北全面排查安全隱患2022-01-19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濟南這一項目斬獲全國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最高榮譽2022-01-18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黃石市應急管理局周末“跑工地”,助力企業安全發展2022-01-18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沈陽10·21爆燃是違規施工造成的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2022-01-18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貴州觀山湖區召開建筑工地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等工作部署會2022-01-17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山西太原開展全市房屋建筑和臨時建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2022-01-17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河北衡水研發建筑施工安全風險預警系統2022-01-17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河南滎陽市全力做好建筑工地安全生產及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7
- 安全三類人員新聞分享:河南安排部署重點領域安全生產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