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創新技術體系科技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編輯推薦:裝配式建筑職業技能競賽理論題庫,點擊免費下載
溫馨提示:環球網校已開通裝配式報考資格免費查詢入口,輸入學歷等信息即可快速查詢。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裝配式考試節點信息。
——裝配式建筑創新技術體系科技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10月17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聯合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一筑工”)和山東萬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東萬斯達”)組織的“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及其工業化生產技術”科技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參加鑒定會的權威專家對該技術體系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認為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安全、質量、工期、成本和環保等綜合優勢,且經濟效益明顯,市場反饋良好。
據悉,該技術體系共獲得專利授權150余項,并在上海外高橋郵輪平臺、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上海嘉定新城菊園社區等項目成功應用,應用該技術體系的工程實踐建筑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市。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國家土建結構預制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李國強,中國建筑設計院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守峰,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田春雨,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區域總工程師秦珩,旭輝集團總工程師崔曉強,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楊思忠等組成的評價專家委員會對這一技術成果進行了鑒定并提出改進建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社長文林峰、總編輯葉昌元、副社長居吉榮,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住宅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雪峰、副秘書長朱超飛,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貴平,北京邁瑞司建筑工業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增濤,安徽晶宮綠建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邵葉,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與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狄謹,中國建筑集團院長助理朱彤等領導、嘉賓和企業家出席了會議。
三一集團總裁、三一筑工董事長唐修國,三一筑工總經理、董事馬榮全,山東萬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總經理張樹輝分別代表兩家企業出席會議。
這一技術體系由三一筑工和山東萬斯達聯合研發。在同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會上,評價委員會認為:“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及其工業化生產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SPCS墻柱和鋼管桁架預應力疊合梁板系列成套裝備及生產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在多項地上、地下工程中得到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填補“地下領域”空白 助力“從建造向制造”跨越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2020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面積已達到6.3億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0.5%,裝配式建筑已呈規模化發展趨勢。但絕大部分裝配式施工技術的研究方向主要針對地上標準層施工,忽略了地下結構領域的研發與應用,僅在明挖隧道和明挖地鐵車站以及部分管廊建設等方面有少量應用。針對這一現狀,三一筑工聯合山東萬斯達,結合三一筑工現有的SPCS技術體系和萬斯達的預應力結構技術,完成了“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及其工業化生產技術”體系的研究工作。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是在集成已有的疊合結構和預應力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研發創新形成的新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技術體系,主要包含兩項施工技術:SPCS裝配整體式疊合結構工藝工法和先張預應力薄底疊合梁及PKIII板疊合現澆技術工藝,體現了“墻柱梁板全預制,地上地下全裝配”的特點。
該體系適用于框架、框剪、剪力墻框架-核心筒等結構形式的地上及地下建筑,涵蓋醫療建筑、科研辦公、居民住宅、文教、地下商業、綜合管廊、地鐵交通、地下劇院等建筑形式,具有快速施工、增加建筑凈高、減少埋深、減少挖方和填土方量、改善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等優勢,在大跨度、重荷載結構中優勢更加明顯。
創新技術體系 實現“更快更好”目標
該技術體系的主要創新點如下:
第一,提出了“SPCS墻柱和鋼管桁架預應力疊合梁板”組合應用模式,形成了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建立了相應的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
第二,研發了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高效施工技術,形成了結構工程的少支撐免模板施工工藝,實現了高效施工。
第三,研制了SPCS墻柱系列成套裝備和鋼管桁架預應力疊合梁板系列成套裝備,實現了高效優質自動化制作與運輸。
課題組依托研發成果已發表論文15篇(SCI檢索2篇,EI檢索2篇);獲得專利授權15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主編、參編各類標準共11部、設計圖集4部。該項技術成果獲得“2021年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審定通過企業級工法3項、湖南省工法立項1項。
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及其工業化生產技術”中豎向構件采用裝配式空腔疊合混凝土結構或成型鋼筋骨架+定型模板,水平構件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構件,經專業機構檢索查新,該體系屬國內外首創。這一結構體系配套有生產、運輸、吊裝、施工等成套智能裝備,擺脫了對外技術依賴,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成套解決方案 ,推動了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及其工業化生產技術”體系針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提出了成體系的結構裝配式快速施工方案,可滿足不同建筑功能對空間的需求,在加快結構施工進度、減小地下結構總體高度等方面具有其他施工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三一筑工及山東萬斯達的結構技術團隊可提供全結構體系全建造過程的成套技術解決方案,借助三一傳統裝備優勢,可實現智能生產。
據課題組介紹,這一體系生產效率高,節約人力成本,施工周期大幅縮短,同時可滿足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要求。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使用更少的混凝土、鋼材,每平方米用鋼量減少5~kg,每平方米混凝土用量減少50~100kg,生產成本較傳統桁架疊合板低40%左右,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普通鋼筋桁架疊合板與PKIII疊合板混凝土結構施工成本對比,PKIII疊合板每平方米節約45.5元。同時,更輕薄的構件使得運輸重量減少40%,減少運輸成本,降低城市交通壓力。
這一技術體系體現了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助力相關企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還將在提高建設行業工業化水平、推動相關領域裝備制造業發展、助力我國“制造強國”目標實現等方面發揮作用。
這一技術體系能夠大幅優化現場施工工藝,加快結構施工進度,同時填補了地下結構裝配式施工技術的空白,對裝配式結構向地下結構延伸起到了引領作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應用前景廣闊。
文林峰社長在發布會上作了總結講話。她說,兩家企業都是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企業,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貢獻了企業力量。今天鑒定并發布的創新技術體系,符合新發展理念提出的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要求,有利于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通過搭建官產學研用科技創新平臺,構建了新發展格局,科技支撐力度大,結構體系研發基礎扎實;經過理論研究、測算、標準先行以及工程項目的實踐檢驗,證明其施工效率高,綜合效益明顯,市場前景廣闊,標志著建筑工業化邁向了新發展階段。未來,希望行業全產業鏈和各環節主體能用好該技術體系,力爭在各地建設一批示范項目,推動我國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中國建造”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推廣裝配式建筑是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綠色、高效、節能作為新時代的潮流,各地區積極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為裝配式建筑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上內容就是“裝配式建筑創新技術體系科技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更多裝配式新發展新資訊,歡迎繼續關注環球網校裝配式建筑行業頻道!環球網校為大家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和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即可獲取。
最新資訊
- 江蘇無錫經開區:裝配式MiC防疫酒店項目順利交付使用2022-04-12
- 廣東: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恒盛大廈正式啟用,標準層裝配率達78.9%2022-04-12
- 《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2022-04-12
- 江西:2021年,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開工總建筑面積達到24%2022-04-12
- 全國首單裝配式建筑認證最高等級的綠色債券成功發行2022-04-12
- 四川眉山:竣工驗收報告應明確項目實際裝配率等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落實情況2022-04-12
- 湖北十堰:鼓勵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有序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2022-04-11
- 廣東東莞:提出實施8大舉措,加快推廣綠色建筑,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2022-04-11
- 被稱為萬億藍海的裝配式建筑行業,如今的發展現狀如何?2022-04-11
- 廣東汕頭:購買裝配式建筑一手商品房,可貸款額度最高可上浮20%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