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評師安全生產知識分享:用“顯微鏡”管控安全


安全生產是施工企業常抓不懈的主題,常言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視安全生產為提高生產力、增強競爭力、提升戰斗力的基礎和保證,并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要抓好安全生產,關鍵在于怎樣引導項目用“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去管控安全,使企業的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用“顯微鏡”控安全,就是要仔細排查現場施工安全隱患,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做小、做細、做到實處,不忽略任何蛛絲馬跡,不存在任何僥幸心理,不輕視任何細小環節。要從小事和細微處入手,不以安全行為的事小而不為,也不以破壞安全行為的事小而為之,高度重視每一個細小的隱患,往深處想,往細處做,因此,安全小事都要“小題大做”,任何小問題務必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由于它存在隱蔽性,往往容易麻痹我們的注意力,所以更需要花大力氣、動真功夫、用“顯微鏡”的理念去處理和解決,將不易察覺的隱患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以達到防微杜漸的效果。
用“放大鏡”控安全,就是要善于把施工生產中存在的任何細小問題及壞現象無限放大,舉一反三,放開來想,往寬出做,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對安全生產發現的問題,要盡量把安全生產隱患剖析得滲透一些,把問題產生的后果盡量放大一些,把預案措施擬訂得細致周到一些,把處理隱患的手段做得更實一些,自己放大問題,自己提醒自己,從而讓我們時刻保持敬畏心態,保持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坐針氈的狀態,促進我們更快、更好、更實地處理安全隱患。
用“望遠鏡”控安全,就是要我們對安全生產有超前的風險意識,對每個項目的施工季節和環節都要提前設防將來存在的風險源,仔細深入排查隱患和風險點,培養一種自覺朝遠處想,保持長久安全生產的意識。倘若超前考慮往往能以最小的成本,把潛在風險消滅在萌芽期。在現實工作中,往往一些員工沒有超前意識,視細小隱患為無大礙、麻煩的習慣性違章,久而久之,安全生產中的“小事”釀成了“大禍”。因此,我們要求每位員工都要牢記“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時時登高望遠,養成朝前看的良好工作習慣,才能有效杜絕事故的發生。
“麻痹是最大的隱患,失職是最大的禍根。”“安全來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事故的發生往往由于人們缺乏風險防范安全意識、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如履薄冰的精神狀態,對近在眼前的安全隱患熟視無睹、視而不見,最終釀成“大禍”。而用“三鏡”管理理念管控安全正是解決安全隱患的利劍,能讓我們從思想上、行動上和認識上高度重視,警鐘長鳴,從而真正實現企業安全生產、長久生產及穩定生產,推進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以上內容就是“安評師安全生產知識分享:用‘顯微鏡’管控安全”,如果您想報考安全評價師,可以通過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及時獲取安全評價師考試節點信息。環球網校也為大家提供了更多免費資料,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獲取。更多安全評價師考試信息敬請關注環球網校安全評價師考試頻道!
最新資訊
- 2024年安全評價師考試資料2024-01-19
- 2022安全評價師:安全現狀評價多久做一次?2022-04-12
- 安全評價師|國務院安委會制定部署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要求理解2022-04-12
- 安全評價師|國務院安委會制定部署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具體要求2022-04-12
- 安評師|安全熱點新聞分享:云南開展安全生產大督查2022-04-12
- 安評師|安全熱點新聞分享:安徽組織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試點企業開展應急能力測試演練2022-04-12
- 安評師|安全熱點新聞分享:安徽全面排查和整治各類安全隱患2022-04-12
- 安評師|安全熱點新聞分享:貴州進一步部署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2022-04-12
- 2022安全評價師:安全現狀評價幾年一次?2022-04-11
- 安全評價師|國務院安委會制定部署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部署要求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