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研究: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


“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研究: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的內容如下,快來看看吧。考生可以通過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獲取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報名時間等節點的短信提醒。
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研究: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安慰劑效應”,說的是一個人覺得自己可能得病了,到了醫院醫生開了個藥,他吃下去就好多了。但其實那個所謂的藥的成分就是淀粉,根本不能治病,也就是安慰劑。病人覺得自己好多了,完全就是心理作用。
通過科學檢測,研究人員發現,吃了安慰劑的病人,不僅“感覺好多了”,而且他身體的硬指標,比如血壓之類,也真的變好了。也就是說,人的思想,可以切實地影響人的身體狀況。
反安慰劑效應
比如,一個人可能睡眠沒問題,但他覺得自己睡眠不好,結果他的身體就表現得好像真沒睡好一樣。這就是“反安慰劑效應”。意思是說,這個人本來沒事兒,因為自己以為自己有問題,結果就真的有了身體問題。
斯坦福大學心理與身體實驗室的科學家艾莉雅·克拉姆(Alia Crum),目前就在專門研究怎么用一個好的心態,獲得好的健康。她曾經找了84個酒店清潔工,她們身體狀況一般,普遍都有點兒高血壓。
克拉姆對一半的人說,打掃衛生的工作每小時要消耗200卡路里的熱量,這其實已經滿足了美國醫學界的鍛煉標準,也就是說,干活兒其實就是在鍛煉身體。對另一半人,克拉姆什么都沒說。
結果一個月之后,那些被告知干活兒就是鍛煉的清潔工,平均體重下降了一公斤,血壓也下降到正常水平,而另一半人沒什么變化。
這個結果有兩種解釋:
1、是清潔工的心態直接影響了健康。
2、是被告知干活兒就是鍛煉的清潔工,干活兒時更賣力了。
如果是后面這個解釋,那這個效應就沒那么神奇了。但事實更像是第一種解釋。
有人做了一個長期跟蹤研究,考察了6萬人的“健身心態”和他們20多年來的實際健身狀況。結果表明,心態比實際的鍛煉更重要。哪怕兩個人的實際鍛煉時間長度和鍛煉水平一樣,那個自以為練得好的人,他的死亡率會比那個悲觀的人低很多。
所以,要積極承認自己在鍛煉,并且不要認為自己的鍛煉水平不如別人。
以上為環球網校小編為您整理的“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研究: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的內容,您了解了嗎?小編也為您整理了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大綱、教材變動、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