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成熟+經濟效益顯著,政策開啟裝配式萬億市場


一、在“環保趨嚴+勞動力緊缺”背景下,政策發力裝配式建筑
1.1政策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
在“環保更加嚴格、用工荒”的背景下,中央層面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自2013年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綠色建筑行動計劃》以來,國家密集制定了推進裝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在發展規劃、標準體系、工程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產業鏈管理等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30%。
2017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計劃,提出了兩個總目標:因地制宜制定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我國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重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地區達到20%以上;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5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2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500個以上,建設30多個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引領作用。
除中央制定的政策外,全國31個省(區、市)制定了相關工作目標,出臺了一批裝配式建筑發展獎勵政策。截至2018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加強了10類獎勵措施(用地扶持、財政補貼、專項資金、稅收優惠、容積率、獎勵、信貸支持、審批、消費引導、產業扶持)的落實。從政策使用比例來看,稅收優惠在90%以上,其次是土地利用扶持、財政補貼和容積率政策都在50%以上。
1.2裝配式建筑市場空間巨大,2021年將突破萬億市場規模
由于政策的推動,中國裝配式建筑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中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從2012年的1425萬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2.9億平方米(占新開工面積的13.9%),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5.2%。
華東地區居首,新建預制構件項目占比48%。從區域分布看,北京、山東、上海、江蘇等地新建預制構件工程占全國10%以上,浙江占6%。總體而言,華東地區仍是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最多的地區,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的項目比重已達48%。
裝配式建筑市場空間巨大。預計2021年新建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達到10790億元,其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5415億元,鋼結構4564億元,木結構811億元。
二、裝配式建筑技術日趨成熟,建造工期優勢突出
隨著我國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的出臺,行業規范體系日趨健全,2019年北京市發布的65項裝配式適用技術,為全國大面積推廣裝配式建筑提供了指導。在三大結構體系中,PC結構因成本最低、居住舒適度高等特點,在民用建筑中應用最為廣泛,因此裝配式PC技術發展也最成熟。
2.1“標準規范+裝配式適用技術”助力裝配式建筑全國推廣
我國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體系已基本健全。為規范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標準,目前國家以及地方已出臺200多項行業圖集和標準規范,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我國裝配式建筑由于各地區技術發展程度不同,早期對裝配率等指標沒有形成統一規定。2018年2月1日《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正式實施,建立了對裝配式建筑評價的統一量化標準。
國家重視裝配式建筑技術發展,研發投入規模大。截至2016年,我國開展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項目600多項,包括國家級100多個、省級300多個,將“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列入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新發布的裝配式適用技術具有前瞻性、先進性,易于大面積推廣。2019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適用技術推廣目錄(2019)》,共推廣裝配式建筑適用技術65項,覆蓋裝配式建筑四大系統與生產施工技術,為裝配式建筑技術發展提供指導。
2.2裝配式PC技術日趨成熟
裝配式PC技術覆蓋了裝配式建筑四大系統(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和生產施工。其中,結構系統中應用最多、發展最成熟的是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外圍護系統中預制外墻防水技術是影響建筑質量和安全的關鍵;由于建造模式的不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生產施工環節與傳統現澆建筑差異較大,套筒灌漿作為預制構件連接技術在我國應用最多。
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是我國目前技術最成熟的一種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其中,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應用最多,預制部件有剪力墻、疊合樓板、樓梯、內隔墻等。該結構體系工業化程度高,在我國裝配式高層住宅(商品房、保障房等)中應用廣泛。
預制外墻防水技術及建筑密封膠。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C)建筑在早期應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發生頻率較多的有預制外墻滲漏、預制構件連接不牢靠等。我們認為,隨著裝配式混凝土防水、套筒灌漿連接等技術的進步和完善,滲漏、連接問題等將得到有效解決。
預制PC構件的連接性能是影響裝配式建筑質量及安全的關鍵因素。國內應用最多的是套筒灌漿連接,灌漿飽滿密實度是影響接頭連接質量的關鍵,各國將出漿孔是否均勻出漿或充盈作為灌漿飽滿密實度的判定依據。為此,在灌漿施工過程中應重點把控影響密實度的關鍵環節(連通腔封堵密閉性、漿料流動度、灌漿壓力)。
2.3裝配式裝修技術推動內裝工業化發展
裝配式裝修是將工廠生產的部品部件在現場進行組合安裝的裝修方式,主要包括干式工法樓面、集成廚房、集成衛生間、管線與結構分離等。與傳統室內裝修相比,裝配式裝修可實現節約用水85%、節能減排90%、裝修精度100%等優勢。
室內精裝一體化,無甲醛等有害氣體產生,入住時間提前。傳統裝修使用濕法作業,不僅工期長,而且諸如甲醛超標之類的問題,影響消費者入住體驗。采用裝配式裝修,裝修完即可入住,沒有甲醛等各種問題。
戶型可變,滿足個性化需求。目前傳統住宅設計和住房需求脫節,承重墻多、開間小、分隔死、房內空間無法靈活分割。而裝配式房屋,采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根據住戶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廳小居室或小廳大居室,可以滿足個性化需求。
政府鼓勵新建住宅采用裝配式裝修。2017年起,上海要求外環線以內新建住宅全面實施全裝修,鼓勵使用輕質隔墻、整體廚衛、集成管井等部品部件,進一步減少建筑垃圾,加快推進內裝工業化發展。
2.4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亟需培養專業人才和完善管理體制
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需求空間巨大。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展,裝配式設計、生產和施工環節的專業人才缺口明顯。裝配式設計領域對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目前對口人才較少;裝配式生產、施工方面的產業工人缺口則更加凸顯,目前市場上大多的產業工人都是原來工地上的混凝土工、鋼筋工轉型而來的。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應注重裝配式專業人才的培養。
工程中出現的問題多與管理不完善有關,完善管理體制至關重要。裝配式建筑施工工藝復雜,專業程度高,很多項目管理人員在對項目認識不充分的情況下搶工期趕進度,為裝配式建筑質量留下隱患。為此,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指導意見的通知》,強調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監督管理,不斷提高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和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總體水平。
三、建造成本改善空間大,“工期縮短+政策獎勵”顯著提升開發商經濟效益
雖然目前裝配式建筑造價顯著高于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但成本改善空間較大,通過選擇合理的裝配方案和優化裝配式設計環節可有效降低裝配建造成本,特別是規模化生產預制構件是降成本的關鍵所在。
3.1裝配式建筑建造成本高于傳統現澆建筑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造價顯著高于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分體系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增量成本約為每平方米100~600元;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增量成本約每平方米150~350元。建造成本影響因素主要有項目的裝配率(預制率)、建筑類型、規模體量、結構體系等。
3.2裝配方案優化和預制構件生產規模化是降成本關鍵所在
在滿足預制率或裝配率指標時,少用或不用豎向預制構件可降低建造成本。一方面,預制豎向構件供應價格偏高;另一方面,預制構件的增多會增加現場施工安裝難度,增加主體結構工期。開發商通常會選擇主體結構多采用水平預制構件、圍護墻和內隔墻采用非承重圍護墻及內隔墻非砌筑的做法。
此外,選擇裝配方案時,比較爭取容積率等獎勵政策的投入成本與收益,以確定是否申請相關的獎勵政策。以上海某PC率40%的住宅為例,地上建筑面積每平方米8.6萬元,兩種方案的經濟對比如下:(1)不考慮申請容積率政策獎勵,項目的成本增量為5160萬元;(2)考慮采用預制夾芯保溫外墻獲取容積率獎勵,按獲得3%面積比例計算,由于售價高達每平方米6萬元,銷售收入增加1.548億元,扣除原成本增量及夾芯保溫外墻的成本增量共6880萬元,最后還盈余8600萬元。
裝配式設計是貫穿整個項目的工作,對項目成本有著關鍵性影響。目前很多人員由于缺乏裝配式設計經驗,照搬傳統現澆結構的模式,造成了后期施工環節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增量。
預制構件生產規模化是降成本的關鍵所在。裝配式建筑(預制混凝土結構)雖然使得工程建設項目的人工勞務成本有所下降,然而由預制構件帶來的增量成本卻明顯大于勞務成本減少量。目前PC預制構件的價格普遍偏高,上海大約在每立方米3000~4500元左右(隨著鋼材、砼等價格上下浮動),遠高于現澆構件價格每立方米1400元。
3.3“工期縮短+政策獎勵”顯著提升開發商經濟效益
雖然裝配式直接建造成本高于傳統現澆結構,但工期縮短和政策優惠產生的間接效益可顯著提高開發商內部收益率(IRR)。各省市陸續出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支持政策,如容積率獎勵、預售節點提前等政策。
“容積率獎勵+預售節點提前”對開發商經濟效益提升最大。對于像深圳市地價和房價都較高的地區,效益提升顯著;在預售節點提前的政策下,提前辦理預售許可證有助于加快開發商資金回籠,緩解資金壓力和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周轉速度,經濟效益顯著,有利于提升開發商采用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
各區域因地制宜制定裝配率和預制率指標有利于裝配式建筑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在一二線城市,較高的房價可以消化因裝配式建造方式帶來的成本增量,但對于三四線城市,裝配式成本增量壓縮了開發商的利潤,開發商的接受度較低。我們認為,當前各地區應因地制宜地確定裝配式率和預制率指標要求,采取靈活的考核辦法,有利于裝配式建筑的大面積推廣。
技術進步是當前提升國力的根本需求。通過推動裝配式建筑,最終實現建筑產業化,這個發展過程帶動建筑業軟、硬件技術的革新、人才的培養、信息化的成長、物聯網的發展。由此可見,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革命的起點,意義深遠。以上內容就是“技術成熟+經濟效益顯著,政策開啟裝配式萬億市場”,更多裝配式新發展新資訊,歡迎繼續關注環球網校裝配式建筑行業頻道!點擊下方免費下載,獲取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
最新資訊
- 江蘇無錫經開區:裝配式MiC防疫酒店項目順利交付使用2022-04-12
- 廣東: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恒盛大廈正式啟用,標準層裝配率達78.9%2022-04-12
- 《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2022-04-12
- 江西:2021年,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開工總建筑面積達到24%2022-04-12
- 全國首單裝配式建筑認證最高等級的綠色債券成功發行2022-04-12
- 四川眉山:竣工驗收報告應明確項目實際裝配率等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落實情況2022-04-12
- 湖北十堰:鼓勵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有序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2022-04-11
- 廣東東莞:提出實施8大舉措,加快推廣綠色建筑,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2022-04-11
- 被稱為萬億藍海的裝配式建筑行業,如今的發展現狀如何?2022-04-11
- 廣東汕頭:購買裝配式建筑一手商品房,可貸款額度最高可上浮20%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