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評報告保不了“平安”,就該安評師們“背黑鍋”“丟飯碗”?


安全技術服務行業發展十余年來,雖然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但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比較復雜,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影響。
但有一個問題,卻是由安全評價機構自身造成的,并且這一問題是關系到廣大技術服務機構和成千上萬安全評價師生死存亡的大事。那就是,安全評價報告的質量問題。
惡意競爭、質量下滑
市場化對于一個尚不成熟的行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這一點我們在今后將作為專題進行深入討論。
從行業長期發展來看,市場化對于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創新能力,無疑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它對于促使安全中介技術服務切實符合企業安全生產需要有著明顯的制度優勢,對于提升全行業資源配置效率也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從歷史經驗來看,任何一個行業在市場化發展的初期,都會面著市場主體在轉型發展時期缺少有效競爭手段的問題。在安全評價行業就具體表現為,由于安全技術服務產品同質化嚴重,評價機構為了更多地爭取市場,一味地壓低價格。
羊毛出在羊身上,價格是降低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機構為了控制成本,必然要犧牲服務質量。本來該去3次現場勘查的,現在只去1次,用省下來的成本,彌補損失的利潤。這樣做出的評價報告或者技術服務方案,針對性和實效性基本上已經無從談起。
技術水平良莠不齊,拉低行業整體水平
當前的調整期,機構普遍不適應,業績出現整體下滑。安全評價機構出于成本考慮,為了“養”技術人員,不得不裁撤一些部門和崗位。同時削減市場開拓投入,寄希望于通過老客戶來維系存續和運營。
然而,機構維系生存的努力,并不能阻擋技術人員的“離職潮”和“轉行潮”。機構業績持續下滑,轉而不得不采取低價競爭,進而造成技術人員收入的不穩定和萎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些“吃不飽的門客”,開始考慮跳出評價行業,另尋其他出路。
一批“老門客”出走后,活自然還是要有人干的,于是機構就需要補充“新門客”。這些“新門客”也許是安全行業相關從業者,也許是大學應屆畢業生。筆者就曾經和一名應屆畢業生盤談過,到了某家機構實習了三個月,就開始學習“套模板”,半年后就基本可以“獨立編寫報告”。這種情況下,報告的質量難免讓人捏一把汗。
今天,一些安評報告只見“報告”不見“安全”,技術服務只有“服務”沒有“技術”的現象的確實是存在的,這無疑很大的影響了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的整體形象,削弱了技術服務機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這同時導致,安評師們的“老師”形象在客戶心目中大打折扣。
這些現象的存在,加上政策的減弱,給了企業充分的“借口”,壓價、打擊、貶斥。
“鍋”是全行業的鍋,“碗”也是共同的碗
坦誠地來說,安全評價行業的問題的確是存在的,而且這種情況,如果聽之任之、放之由之,危及的將不僅僅是機構和評價師的生存,更會動搖整個行業存續發展的基礎。
但也正因為安全管理是一個全系統的大問題,單方面歸咎于安評機構或者安評師,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實際。“鍋”是全行業的鍋,所以不能只讓機構來背;“碗”是共同的碗,也不只是安評師在端。
安評報告能不能“保平安”一方面取決于安評報告本身的質量,另一方面,生產企業是否遵照報告中的整改意見則更為關鍵。
評價機構獨立開展評價活動,客觀地反映評價事項,并在出具的報告中提出相應的整改建議。但評價機構沒有執法權,無法強制企業整改整頓,而企業一旦出現事故,評價機構卻要承擔禁入、罰款、吊銷資質,甚至相關人員還要背負法律責任,面臨牢獄之災。這是有些過分苛責了。
及時推廣判例,引導落實“主體責任”
今年的安全月主題是“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的及時,企業確實要更多的承擔原本屬于自己的責任。因為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個必須由企業主要負責、多方協同配合的重大課題。但該提法如何能在國內真正落實,找到責任界定的分界點,尚需時間驗證。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我們對于法律法規最常見的就是“建立健全”這個詞兒。“建立健全”是一個進行時,沒有終點。對于尚不成熟的安全中介技術服務行業和非常重要的企業安全風險管理事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可能就在時間上滯后了,因為新情況、新形勢總會出現。對于出現的一些安全生產事故中的企業、評價機構、相關方的責任認定,是否可以參考英美法系,首先在判例或司法解釋中逐漸完善,給各地以借鑒,再逐步完善細則。
多方治理,全系統解決
安評報告,就好比企業的“體檢報告”,評價機構可以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企業的安全管理狀況進行判斷,找到企業“健康隱患”,并通過安評報告告知企業和監管部門。但想要改善企業安全狀況,企業切實有效的整改才是最核心的解決辦法。否則,單憑一紙“體檢報告”,如何能夠做到“無病無災”?
同時,從監管角度來看,只有將安全評價制度與安全大檢查、安全大執法結合起來,才能把安全評價機構的數據優勢、專業優勢發揮到最大。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速推進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也要適當推出扶持政策,從監管政策、監管方法上給予安評行業更多的支持,幫助行業提升規范化發展、管理水平。
總之,從市場規模、機構數量、機構資產、從業人員、技術實力、扶持政策、社會資源等各個方面來看,安全評價行業依舊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市場主體依然比較弱小。黨和政府、全社會在對安評行業、機構、從業人員寄予期望和責任的同時,也要多給一些理解和支持;安評行業、機構、從業人員在接受指責批評的同時,也要多一些自我檢討和自我提升。
安評行業的未來,是全社會的未來,安評行業的健康發展,更不單是安評機構、安評師的責任,需要每一個關注安全事業的人共同努力!
以上內容是環球網校安全評價師為您整理的"安評報告保不了“平安”,就該安評師們“背黑鍋”“丟飯碗”?"。如果您想報考該考試,可以通過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及時獲取安全評價師考試節點信息。環球網校也為大家提供了更多免費資料,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獲取。
最新資訊
- 安全評價師值得考么2024-01-11
- 安全評價師值得考嘛2024-01-10
- 安全評價師含金量高2024-01-09
- 安全評價師一級與二級的含金量2024-01-08
- 安全評價師值得考嗎2024-01-07
- 三級安全評價師含金量高嗎2024-01-06
- 二級安全評價師值得考嗎2024-01-05
- 安全評價師有沒有必要考2024-01-04
- 安全評價師有沒有必要考2024-01-03
- 安全評價師有沒有考的必要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