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延遲滿足效應
更新時間:2020-06-11 15:56:42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
收藏


心理咨詢實操課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之延遲滿足就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其實這種效應在心理咨詢師考試備考過程中也有,考生總會面臨著社會中的各種誘惑,相信大家對于心理學的熱愛能讓每個人都堅持到考試結束。環球網校小編也為大家助力
相關鏈接: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泡菜效應
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重要的點在于積累一些心理學案例,通過這些事例來進行分析。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延遲滿足效應”。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關于“延遲滿足”的實驗,在斯坦福大學校園里的一間幼兒園進行。
實驗過程: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里,桌子上的托盤里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干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
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后按了鈴”。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欲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這個實驗,前后有653個孩子參加。研究人員在十幾年以后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些。而在后來的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發現有耐心的孩子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越強,更容易取得成功。
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之延遲滿足效應能更好地應用于大家的心理咨詢師備考過程中,在備考中,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小獎勵來迫使自己達到需要完成的復習計劃。同學們可以關注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知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環球網校小編也為您整理了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大綱、教材變動、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