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資料(放射性燒傷的分度)


各位考生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2020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時間、成績查詢等相關考試動態。
關于“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的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
按其損傷嚴重程度可將放射性燒傷的分度分為4度:
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第1度:脫毛反應
主要損傷皮膚的附屬器官一一毛囊及皮脂腺。受照部位最初出現斑點狀色素沉著,并有散在的粟粒狀毛囊角化性丘疹,以毛囊為中心高出皮膚表面,呈棕褐色,較堅實,有刺手感。這些丘疹之間的皮膚較干燥,輕微瘙癢,毛發松動,極易脫落。毛發脫落一般從受照射后2周開始,至第3周末,毛發可以再生,若6個月內未長出,則為永久性毛發脫落。
此度損傷臨床癥狀輕微,病程分期不明顯,因此有人不將其列入放射性燒傷的范疇。
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第2度:紅斑反應
此度損傷有明顯的臨床分期。照射后幾小時,局部既有瘙癢、疼痛、燒灼感及輕微水腫,并出現界線清楚的充血性紅斑。持續1~7天后紅斑暫時消失。這時期為早期反應期,而后進入假愈期(潛伏期),臨床癥狀消失,但局部皮膚有功能障礙,可持續3周左右。受照后2~3周或更久,上述癥狀再現,特別是發生持續的紅斑,界線十分清楚。同時發生毛發脫落。發生這種持續的紅斑者,不論其病變輕重,一般經歷70天左右的時期才進入痊愈期,在此期間內,應切實保護皮膚,禁忌再受日光暴曬,如發生于放射治療,則應間隔60~70天后才能進行下一療程。
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第3度:水皰反應
早期反應與第2度相似,但出現早,程度重。假愈期已不能不超過2周。此后出現持續的紅斑,局部明顯腫脹,皮膚發紅,逐漸變成紫紅色。瘙癢、劇痛,并有嚴重燒灼感,皮膚感受性降低。數日后紅斑處出現水皰,開始為小水皰,而后融合成大水皰,其周圍有色素沉著。水皰潰破后形成創面。附近淋巴結腫大,并觸痛。此度損傷時皮膚附近病變也較嚴重,照射后2周左右可發生脫發,汗腺及皮脂腺發生變性和萎縮。如傷及指(趾)甲,光澤消失,外形粗糙,并有裂紋。約經1~3個月,或更長時間,進入恢復期,皮膚創面可進行痂下愈合,部分留有疤痕。再生的皮膚菲薄、干燥而缺乏彈性,常呈現色素沉著和毛細血管擴張。如創面繼發感染,則不易愈合。新生的皮膚也可再次破潰,更難愈合。
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第4度:潰瘍反應
照射后局部迅速出現燒灼或麻木感、疼痛、腫脹和早期紅斑等明顯加重。假愈期一般不超過2~4天,若照射劑量特別大,可無假愈期。進入癥狀明顯期時,再現紅斑,常呈青紫色,很快形成水皰,組織壞死,出現創面或潰瘍。潰瘍常為圓形,周界較清楚。組織進一步壞死,特別是并發感染化膿后,潰爛擴大加深,有的可深達骨骼。潰瘍表面污穢,極少或沒有肉芽形成。局部淋巴結顯著腫大。如發生于四肢肢端,可由于血管病變而引起嚴重缺血壞死,甚至發生干性壞疽。這種潰瘍反應的放射性燒傷很難自行愈合,常需數月至數年,或經久不愈。
第3、4度局部皮膚放射性燒傷后,多伴有全身癥狀,其中包括放射損傷的全身反應(特別是大面積區域以至全身照射者)和局部燒傷病變引起的全身反應。局部的病變即使愈合,經數月或數年后,還可能發生晚期反應,轉化為慢性皮膚放射性損傷。
以上就是關于“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的內容。
希望各位考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保持良好的備考心態。小編也預祝大家考試都可以成功!更多考試動態的及時了解,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各位考生也可以點擊文章下方下載按鈕,免費下載備考資料。關于“放射性燒傷的分度”的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順利備考有所幫助。
最新資訊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腸外瘺2022-03-10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精選考點:腸外瘺2022-01-28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考點分享:直腸肛管周圍膿腫2022-01-25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膽道出血2022-01-24
- 外科主治醫師基礎知識真題考點匯總2022-01-12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模擬試題(12月13日下)2021-12-13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考點分享: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2021-12-09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考點分享:上消化道出血2021-12-08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外科治療的適應證2021-12-07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復習考點:胰腺內分泌腫瘤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