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斯德哥爾摩效應


斯德哥爾摩效應:
又稱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或者稱為人質(zhì)情結或人質(zhì)綜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chǎn)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chǎn)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xié)助加害人。
人質(zhì)會對劫持者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們采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tài)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以人質(zhì)為例,如果符合下列條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第1,是要你切實感覺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脅,讓你感覺到,至于是不是要發(fā)生不一定。然后相信這個施暴的人隨時會這么做,是毫不猶豫。
第2,這個施暴的人一定會給你施以小恩小惠,這是最關鍵的條件。如在你各種絕望的情況下給你水喝。
第3,除了他給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讓你得到,完全隔離了。
第4,讓你感到無路可逃。
有了這4個條件下,人們就會產(chǎn)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會經(jīng)歷以下四大歷程:
1、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xiàn)況改變。
2、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huán)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并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xié)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報名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的考生,要抓緊時間去備考(報考方面有不懂的疑問,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心理咨詢師方面專業(yè)老師會為你報考提供答疑協(xié)助)。
環(huán)球網(wǎng)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jīng)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