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咨詢實操課 > 心理咨詢實操課學習教程 > 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老鼠走迷宮實驗

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老鼠走迷宮實驗

更新時間:2020-05-04 14:10:04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422收藏126

心理咨詢實操課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實操課頻道小編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老鼠走迷宮實驗”的相關內容,供廣大心理咨詢師學員了解學習交流之用,詳見下文。

心中的地圖——老鼠走迷宮實驗

為達到學習目的,必須對學習條件進行認知。

托爾曼認為,有機體的學習不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認知性。因為有機體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情境和條件,它必須對這些情境和條件因素進行認知,才能學會達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達到學習的目的。托爾曼用“符號”來代表有機體對環境的認知,并且認為,學習者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學習的是能達到目的的符號及其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是形成一定的“認知地圖”,這才是學習的實質。

托爾曼為了探索動物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學習變化,他設計了一些巧妙的實驗(例如白鼠走迷宮的學習實驗)。白鼠有三條通向食物的途徑,途徑一最短,途徑二次之,途徑三最長。在一般情況下,白鼠選擇較短的途徑。當途徑一被阻塞點A阻塞后,白鼠就選擇了途徑二;當途徑二被阻塞點B阻塞時,改由途徑三奔目標。白鼠能頓悟阻塞點B將途徑一與二同時關閉起來了。這說明白鼠是根據對情境的“認知地圖”來行動,而不根據盲目的習慣,也不是依據途徑的次序而形成的機械的奔走習慣來行動的。托爾曼認識到,白鼠習得的不是一系列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頭腦內形成了類似現場的一張地圖——“認知地圖”,正是這種認知地圖指引了白鼠的正確行為。

托爾曼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認知概念,直接來自格式塔學派的完形說,吸取了完形派思想中某些積極成果,認為行為表現為整體的行為,這種有目的的整體性的行為是學習認知的結果。

報名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的考生,要抓緊時間去備考(報考方面有不懂的疑問,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心理咨詢師方面專業老師會為你報考提供答疑協助)。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心理咨詢實操課資格查詢

心理咨詢實操課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心理咨詢實操課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心理咨詢實操課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