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ACI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模擬試題(九)


推薦閱讀:2019年ACI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模擬試題匯總
2019年ACI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模擬試題(九)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
1.以下選項中,( )是社會心理學發展中的主要實驗研究。
A.勒溫關于從眾問題的研究 B.霍夫蘭關于服從問題的實驗
C.勒溫關于群體動力問題的研究 D.拉特納關于勸導與態度改變的研究
【答案】C
2.社會心理學的經驗描述階段,是從19世紀中葉到( )。
A.19世紀末 B.20世紀末
C.19世紀初 D.20世紀初
【答案】D
3.關于訪談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要取得訪談的成功,訪談者必須在雙方的人際溝通中創造信任的氛圍,取得被訪者的積極配合
B.訪談法也是直接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C.如果被訪者拒絕訪談,訪談者應不再對其進行糾纏
D.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被訪者雙方互相影響的過程
【答案】C
4.美國心理學家F.H奧爾波特認為社會心理學是( )。
A.關于社會互動的研究
B.人與他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的關系之研究
C.對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研究
D.有關現實的影響、想象的影響和隱含的影響的研究
【答案】C
5.訪談也可分為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前者是( )訪談,后者是訪談者通過一定的中介進行的,常見的有電話訪談等。
A.面對面的 B.有結構的 C.有目的的 D.聊天式的
【答案】A
6.主張從經濟學投入與產出關系的視角研究社會行為的理論,稱為( )。
A.社會學習論 B.強化理論 C.社會交換論 D.社會認知論
【答案】C
7.關于社會心理學,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邊緣學科
B.美國心理學家F.H.奧爾波特(F.H.Allport)在《社會心理學》(1924)一書中指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學科”。
C.心理學和社會學是社會心理學的兩個主要學科母體
D.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導論》,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先后出版。一般認為,這兩本著作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答案】D
8.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最早在( )年由德國學者謝夫勒提出。
A.1875 B.1905
C.1857 D.1900
【答案】A
9.巴甫洛夫在鈴聲—唾液分泌實驗中提出( )概念。
A.強化 B.條件反射
C.聯想 D.模仿
【答案】B
10.社會心理學的經驗描述時期的主要特點是( )。
A.對社會心理學已做分門別類研究 B.已在哲學的懷抱里積累起來
C.已做定量的研究 D.已經成熟和壯大
【答案】A
11.米德把“影響個人生活和人格成長的中心人物”稱為( )。
A.概化他人
B.重要他人
C.一般他人
D.親密他人
【答案】B
12.小華學習成績一向不太好,今天他由于作業完成較好受到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面的表揚,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奮,下定決心以后要好好學習。這反映了群體的( )。
A.教育功能 B.歸屬功能 C.認同功能 D.支持功能
【答案】D
13.個人參與群體決策比單獨決策表現出更大冒險傾向的最關鍵的原因是( )。
A.個人怕一旦決策竟取得成功而自己卻因當初表態不堅決被人看不起或與功勞無份
B.群體決策的背景客觀上使個人應承擔的責任相應減少,即存在所謂“法不責眾”心理
C.個人認為經過群體討論,信息掌握已足夠多,該決策看來似乎無懈可擊
D.個人傾向于假設文化價值對于高冒險性行為有更高評價
【答案】B
14.導致去個體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群體極化 B.社會惰化
C.從眾性 D.匿名性
【答案】D
15.有時當群體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時,群體中的成員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會比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偏少的現象,它一般發生在多個個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績又不能單獨計算的情況下。這被稱為( )。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去個體化 D.群體極化
【答案】B
二、簡答題:
1. 簡述心理現象的分類。
答:心理現象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一般把心理現象分為兩類,即心理過程和人格。
(1)心理過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人的認識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①認識過程是一個人在認識、反映客觀事物時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過程。注意則是伴隨心理過程的一種心理特征。②情緒和情感過程是一個人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體驗。③為了改造客觀事物,一個人有意識地提出目標、制定計劃、選擇方式方法、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內在心理活動過程即為意志過程。人的認識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稱為心理過程。
(2)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①人格心里傾向(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它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②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人格不是獨立存在的,通過心理過程表現出來。
2. 簡述人的心理的本質。
答:人的心理的本質體現為: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反映。
(1)從心理現象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心理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活動的結果,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是從事心理活動的器官。心理現象是在動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隨著神經系統的產生而出現的,又是隨著神經系統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完善,由初級不斷發展到高級。無機物和植物沒有心理,沒有神經系統的動物也沒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經系統的動物才有了心理。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非常簡單,它們只具有某種感覺器官,因此它們只有感覺的心理現象;脊椎動物有了脊髓和大腦,有了各種感覺器官,它們有了知覺的心理現象;靈長類動物大腦有了相當高度的發展,能夠認識事物的外部聯系,有了思維的萌芽;而到了人類,神經系統和大腦結構的高度發達,使得人類有了思維,有了意識。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反映
①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健全的大腦給心理現象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大腦只是從事心理活動的器官,心理并不是大腦本身所固有的。心理現象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通過大腦活動而產生的。心理是大腦活動的結果,卻不是大腦活動的產品。②心理是一種主觀映像,這種主觀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體驗。它是主觀的,而不是物質的。心理是在人的大腦中產生的客觀事物的映像,這種映像本身從外部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是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人的行為活動客觀地研究人的心理。③心理的反映不是鏡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動的反映。因為通過心理活動不僅能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還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并用這種認識來指導人的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
(3)心理現象既是腦的機能,又受社會的制約,是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只有從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實質和規律。
3. 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
答: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研究。
各位考生在積極備考的同時不要忘記打印準考證和參加考試,您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我們將準時在考試節點通知您及時打印準考證和參加考試!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醒:以上內容就是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整理回答的“2019年ACI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模擬試題(九)”,更多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按鈕進入題庫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9)2019-11-05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8)2019-11-05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7)2019-11-05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6)2019-11-04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5)2019-11-04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4)2019-11-04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匯總2019-11-01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3)2019-11-01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2)2019-11-01
- 2019年12月第四期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專項練習一(1)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