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章節教材精講: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


距離2019年3月aci心理咨詢師考試還有半個月的時間,相信許多考生都在進行緊張的復習。在復習沖刺階段,對于教材知識點的背誦記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為了考生們得到充分的鍛煉,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按照章節分布為您整理了《社會心理學》第四章的章節教材精講,幫助大家進行考前沖刺,請各位考生認真記憶以下知識點。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章節教材精講:第五章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
一、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的關系:倒U型曲線,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活動效率最高。
二、1.親合是個體害怕孤獨,希望與人在一起,建立協作和友好聯系的一種心理傾向。
2.親合起源于依戀。依戀的產生有先天因素的影響。
3.親合的作用:⑴滿足個體的某些社會性需要⑵獲得信息⑶減輕心理壓力⑷避免窘境。
4.影響親合的因素:⑴情境⑵情緒(恐懼情緒越強烈,親和傾向越明顯;高焦慮者親和情緒較低)⑶出生順序。
三、1.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善狀態的動機。
2.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⑴目標的吸引力⑵風險與成敗的主觀概率⑶個體施展才干的機會。
四、權力動機是個體希望影響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傾向。
五、1.侵犯的構成:由傷害行為、侵犯動機及社會評價三方面的因素構成。
2.挫折-侵犯學說要點:⑴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比例關系⑵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懲罰呈正比例關系⑶如果挫折強度一定,預期懲罰越大,侵犯發生的可能性則越小;如果預期懲罰一定,則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發生。
3.挫折:既指阻礙個體達到目標的情境,也指行為受阻時個體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
4.侵犯的影響因素:⑴情緒喚起水平⑵道德發展水平⑶自我控制能力⑷社會角色與群體(如果社會對一種社會角色較為容忍,那么擁有這種社會角色的個體的侵犯性就會明顯增加。在群體活動時,個體侵犯性也傾向于增加)⑸大眾傳媒的影響。
5.去個性化和侵犯行為:呈正相關。⑴去個性化是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個體在去個性化狀態下行為的責任意識明顯喪失,會做出一些通常不會做的行為⑵群體活動是去個性化最常見的情境⑶大量研究表明,侵犯與去個性化有密切的聯系。在去個性化狀態下,人群不分青紅皂白地攻擊目標,并且攻擊的強度遠超尋常而不能停止。
六、利他行為的影響因素:
1.外部因素:⑴自然環境(噪音等惡劣的環境會減少利行為);⑵社會情境(他人在場對利他行為往往有負面影響,因會導致去個性化,責任分散)⑶時間壓力(自己很忙,時間緊張時,往往難于利他);⑷利他的對象的特點(與利他者相似的人、為傷害過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容易被幫助)。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⑴心境⑵內疚⑶人格(社會責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監控與利他呈正相關)。
3.利他技能。
七、幾種基本的社交情緒:
1.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是僅次于抑郁和酗酒的第三大危害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
2.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嫉妒情緒具有如下特點:⑴針對性⑵持續性⑶對抗性⑷普遍性。
3.羞恥與內疚。羞恥是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體驗。健康的羞恥感是個體心理發展的自然結果,是人適應社會生活、改善自己和一種重要方式;而過多或過少的羞恥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對個體發展不利。內疚是個體認為自己對實際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過失負有責任,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羞愧和負罪的情緒體驗。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醒:以上內容就是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整理匯總的“aci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章節教材精講”,更多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按鈕進入題庫下載。
最新資訊
- 2019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點:意識與注意2019-11-10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重難點:態度形成2019-11-09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攻擊型人格障礙2019-11-08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偏執型人格障礙2019-11-08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癔癥型人格障礙2019-11-07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無情型人格障礙2019-11-07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表演型人格障礙2019-11-06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回避型人格障礙2019-11-06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反社會型人格障礙2019-11-05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點精選:神經癥性心理障礙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