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 >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 > 2019年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咨詢心理學》第一章考點梳理

2019年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咨詢心理學》第一章考點梳理

更新時間:2019-02-26 09:40:35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540收藏54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進行2019年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的備考,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整理發布“2019年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咨詢心理學》第一章考點梳理”內容,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參考。
最新資訊:ACI2019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考試安排

第一節 概 述

第一單元 咨詢心理學的簡史

一、心理咨詢產生的學術背景

1882年,高爾頓采用測量的方法對心理活動個別差異的研究,為心理咨詢的產生做出了學術貢獻(習題1)。

1890年,卡特爾首次發表“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為心理咨詢的產生做出了學術貢獻(習題2)。

在賓西法尼亞大學,韋特默開辦了兒童行為矯正診所,屬于咨詢心理學產生前的開創性工作(習題3)

作為咨詢心理學產生的前提學術條件,比奈一西蒙在1904年為幫助弱智兒童編制了智力測量(習題4)。

在咨詢心理學形成之前,為咨詢心理學準備了前提學術條件,做了開創性工作的是(習題95):①高爾頓;②卡特爾;③比奈一西蒙。

大衛于1907年,開展了為防止學生的行為出現問題,進行行為指導的工作,為心理咨詢的產生做出了學術貢獻(習題5)。

作為咨詢心理學產生的前提學術條件,1908年,帕森斯促進了職業指導運動的興起(習題6)。

心理咨詢產生的學術背景
人物 時間 貢獻 對咨詢心理學的意義
高爾頓 1882 采用測量的方法對心理活動個別差異的研究 開創性/學術貢獻
卡特爾 1890 首次發表《心理測驗與測量》論文 開創性/學術貢獻
韋特默 1896 開辦了兒童行為矯正診所;提出臨床心理學概念,創辦專刊 啟蒙者與創始人
比奈一西蒙 1904 為幫助弱智兒童編制了智力測量 開創性/學術前提條件
大衛 1907 開展了為防止學生的行為出現問題,進行行為指導的工作 學術貢獻
帕森斯 1908 促進了職業指導運動的興起 學術前提條件

二、心理咨詢產生的社會需求背景

作為心理咨詢的直接起源,1896年在美國誕生了的歷史上第一本《臨床心理學》(習題7)。

屬于韋特默對咨詢心理學的貢獻的是(★習題96):①第一次提出“臨床心理學”的概念;②從事兒童行為問題的解決;③1907年創辦了專業刊物。

通常認為咨詢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韋特默。

作為最初臨床心理學發展的主要條件和促進因素,起了極其重要作用的是(習題98):①心理測驗的研究;②個體差異的研究。

1953年,美國心理學會首次規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詢老師培養標準(習題8)。

1954年,2O余名心理學家發起創辦了《咨詢心理學雜志》,該刊物成為心理咨詢的專業雜志(習題9)。

1956年,APA咨詢心理學分會發表了“作為一個專業分支的咨詢心理學”的報告書,其主要內容為提出咨詢心理學可以從三個方面作出貢獻,而且三者不可偏廢。

屬于APA咨詢心理學分會定義委員會最初確定的咨詢心理學的三個貢獻的是(★習題97):①促進個體內在精神世界的發展;②幫助個人與環境的協調;③加深社會對心理咨詢的理解。

屬于APA咨詢心理學分會定義委員會所規定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的工作目標的是(★習題99):①幫助那些連最基本、最低適應狀態都已喪失的心理不適應者;②促進特定社會集團的每一個人,使其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

第二單元 心理咨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定義

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在2001年8月,我國開始啟動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化工作,由國家頒布《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用版)(習題10)。

關于中國心理咨詢師職業的定義,正確的說法是(習題100):①心理咨詢師是運用心理學及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員;②心理咨詢師理應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師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具體內涵指的是(★習題101):①咨詢關系是“求”和“幫”的關系;②幫助求助者解除的問題指的是心理問題;③幫助求助者解除的問題指的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行為問題。

心理咨詢的目的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使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手段屬于廣義的心理咨詢概念(習題11)。

屬于狹義的心理咨詢概念的是(習題102):①采納各種非標準化的臨床干預措施;②采用非標準化干預手段或方法。

在2005年版的《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自身素質不是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守則。

2005年版《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的職業守則:

(1)尊重求助者的意愿。

(2)促進求助者的身心健康。

(3)對求助者的個人隱私及所提供的資料保密。

(4)與求助者建立平等的咨詢關系,不得產生和建立除咨詢以外的任何關系。

二、“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

“向求助者提供心理幫助并力圖促使其行為、態度發生變化的過程”,是羅杰斯關于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的核心內容(習題13 0711-57)

受過專門訓練的A一咨詢師,向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B一求助者提供援助的過程,是威爾森關于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的主要內容(習題14)。

中國臨床心理學家陳仲庚認為,心理咨詢應明確的三個問題(習題104):①求助者需要解決問題的性質;②咨詢師的技術和手段;③治療所要達到的目標。

陳仲庚教授認為心理咨詢要解決的問題不包括心理咨詢的社會背景。

教材中推薦的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認為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

第三單元 心理咨詢師的基本條件

一、咨詢師應有的思維方式與態度

思維方式四個觀點:唯物主義;普遍聯系;限制性;三統一發展觀。一個態度:中立性。

實用主義的觀點不是咨詢師應該持有的正確觀點與態度(習題15)。

(一)唯物主義觀點

不符合心理咨詢的唯物主義觀點的是(習題107):①善于利用個人經驗去推理;②善于把握整體觀念。符合心理咨詢唯物主義觀點的是“遵循科學的法則處理問題”和“依據事實做出判斷”。

(二)普遍聯系的觀點

三個觀點:心身一體;三因素交互作用;整體性

心理咨詢師應該遵循如下普遍聯系的觀點(習題108):①具有整體觀念;②透過關系把握本質。

唯物主義的觀點不屬于心理咨詢中普遍聯系觀點的具體含義(習題16)。

1.心身一體的觀點

屬于咨詢師需要遵循的心身一體的觀點的是(習題109):①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②心理和生理互為因果;③求助者常有心理問題軀體化傾向;④生理欠佳體驗為心理不適。

2.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觀點

心理問題可以一果多因,也可以一因多果的說法,屬于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交互作用觀點的主要內容(習題17)。

3.整體性觀點

知、情、意、行不是永遠相聯系的不屬于整體性觀點的內容(習題18)。認知、情緒、情感、動機、行為永遠是互相聯系的。

(三)限制性觀點

四個限制:職責;時間;感情;目標

咨詢師的費用限制不屬于心理咨詢師應該遵循的限制觀點的內容(★習題19)。

1.咨詢師的職責限制

咨詢師職責限制的內涵涉及如下內容(習題110):①職業責任不是無限的;②任務限于心理問題本身。

2.時間上的限制

咨詢時間應有所限定屬于咨詢師時間限制的內涵(習題20 0711—58)

3.感情限制

彼此溝通限制在工作范圍屬于咨詢師感情限制的內涵(習題21)。

4.咨詢目標限制

屬于咨詢師咨詢目標限制的內涵的是(習題111):①咨詢目標的確定不是任意的;②咨詢目標應鎖定求助者的心理問題。

(四)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

屬于心理咨詢師應該遵循的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內容的是(習題112):①考察個人史原因;②個人史與癥狀之間的邏輯關系;③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求助者;④對于求助者要用發展的眼光做動態考察。

(五)中立性態度

心理咨詢師應該遵循的中立性態度,指的是(★習題113):①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②對求助者的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

在心理咨詢中,如求助者與心理咨詢師在認知、情緒方面有分歧,心理咨詢師應持中立態度。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用“理解”一詞表達中立性態度的意義在于(習題114):①說明個體產生某種反應是合乎邏輯的結果;②“理解”既不代表贊同,也不代表反對;③“理解”一詞是中立態度最恰當的表達詞。

咨詢中保持中立性態度的意義不在于有助于咨詢師保持自身尊嚴(習題22)。

二、心理咨詢師應有的心理素質(五項心理素質要求)(0911-37)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屬于心理咨詢師應有的主要心理素質(習題23)。

(一)品格

用一句話表達,做一個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人,就是對咨詢師“品格”素質要求(習題24)。

(二)自我平衡能力

對心理咨詢師“自我修復和覺察能力”的素質要求,其內涵包括(習題116):①咨詢師有意愿并且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②咨詢師能夠通過個人修養或專業的自我體驗,解決自己的心理矛盾和沖突;③咨詢師能及時地覺察對來訪者產生的移情,并調整狀態,不因自身問題而影響咨詢工作。

(三)善于容納他人

咨詢師“善于容納他人”的素質要求的意義不在于體現咨詢師的高水平、高境界(習題26)。

(四)有強烈的責任心

符合心理咨詢師“有強烈的責任心”的素質要求的做法是(習題115):①對求助者負責;②特殊情況可以考慮轉診。

(五)“自知之明”

如果咨詢師清楚自身能否滿足社會道義的要求,并不可以說心理咨詢師就具備自知之明(習題25)。

第四單元 我國心理咨詢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一、我國心理咨詢的簡史

中國第一位臨床心理學家的貢獻在于(習題117):①翻譯出版了《青年期心理學》;②采用綜合快速療法治療神經癥和心身疾病。

關于綜合快速療法,正確的說法是(習題118):①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中葉;②參與者有丁瓚、伍正誼、李心天等。

二、我國心理咨詢業的現狀

屬于目前中國心理咨詢業具備的特點有(習題119):①咨詢已經開始職業化;②心理咨詢工作在相當程度上得到社會認可;③對心理咨詢的需求與咨詢力量存在差距。

1986年,我國第一個心理咨詢中心出現在北京市朝陽醫院(習題27)。

是否有足夠高水平的咨詢師不是心理咨詢達到職業化階段的可操作性指標(★習題28)。

三、對我國心理咨詢的展望

職業化將使得專業人員因為咨詢行業缺乏神圣意義而不滿屬于我國心理咨詢工作的未來發展不大可能具備的特點(習題29)。

評估心理咨詢職業社會價值的指標應包括如下幾方面的評價(★習題120):①支撐該職業行為的學科理論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學;②該職業的管理、服務體系是否達到標準化水平;③操業人員的能力是否達標。

更多免費精選資料,點擊進入題庫下載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由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整理發布,更多海量資源盡在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資格查詢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