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為什么是建筑行業未來的革新之路?


針對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工廠化裝配式建筑的問題,王鐵宏(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兼任辦公廳主任)認為,我國現有的建筑技術路徑(稱之為傳統技術)形成于1982年,即鋼筋混凝土現澆體系,又稱濕法作業,客觀上講,雖對城鄉建設快速發展貢獻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
一是粗放式的作業方式,鋼材、水泥浪費嚴重。
二是用水量過大。現澆體系用水12噸以上/平方米,現在年竣工房屋面積達到25億平方米,一年用水量就超過300億噸。
三是工地臟、亂、差,往往是城市PM10以上的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
四是有質量通病,嚴重開裂滲漏問題突出。
五是勞動力成本飆升,招工難,管理難,質量控制難。
這表明傳統技術已不改不行了,加上節能減排的要求,必須加快轉型,大力發展和推廣工廠化裝配式建筑。
我國工廠化裝配式建筑世界領先
據王鐵宏介紹,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工廠化裝配式建筑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歸納起來有3種模式。
一是以萬科等為代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多層、小高層辦公、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框架和框剪基礎上側重于外墻板、內墻板、樓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為40%~50%,并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成本進一步壓縮,已接近傳統技術成本,可以做到約5天建一層。
二是以東南網架、中建鋼構、杭蕭鋼構等為代表的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建筑,部分應用到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核心筒的基礎上,側重于鋼結構部品部件盡量工廠化,還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部品化率為30%~40%,強調集成化率。
三是以遠大工廠化可持續建筑等為代表的全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公寓建筑,完全替代傳統技術,更加節能(80%)、節鋼(10%~30%)、節混凝土(60%~70%)、節水(90%),部品化率為80%~90%,部品在工廠內一步制作并裝修到位,現場快捷安裝,高度標準化、集成化使成本比傳統技術壓縮1/4~1/3,可以做到每天建1層~2層。
據悉,遠大可建曾用19天時間建成了長沙57層高樓“小天城”,以平均每天3層的建設速度創造高層建筑新的紀錄。“遠大可建的可持續建筑是‘六節一環保’(即更加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節省時間、節省投資、環保)建筑,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又好、又省、又快,實現了從粗放的建筑業向高端制造業轉變,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2013年以來曾先后5次率專題調研組深入遠大可建跟蹤調研的王鐵宏,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可持續建筑采用的技術路徑是在鋼結構上的部品化、集成化,實現了近似標準集裝箱式運輸,海運成本大幅降低,破解了一般裝配式建筑運輸半徑的瓶頸,我們相信其會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項抓手。”王鐵宏特別強調。
工廠化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景可期
談到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前景時,王鐵宏以2014年的建筑數據為例做了詳細的說明。2014年,全國竣工房屋25.73億平方米(房地產類10.75億平方米),新開工項目41.55萬個,建筑業產值17.67萬億元。在這當中,按項目數分析約1/7、按建筑面積分析約1/5、按投資量分析約1/4為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公寓建筑,都可采用這種建筑形式。目前,高層超高層建筑實際上已經是以鋼結構為主的,但不是全鋼結構,多是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鋼框架結構,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技術的諸多弊端。
談到如何才能促進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形式在多層、小高層(30層以下、量大面廣的住宅)中廣泛應用的問題時,王鐵宏認為,其核心問題是要解決到底好不好、省不省、快不快的問題。
在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探索過程中,一些企業曾在多層小高層鋼結構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研究并建成了一些示范住宅,但沒能很好解決鋼結構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隔音差、舒適度差(沒有解決“好”的問題);造價明顯高于傳統技術(沒有解決“省”的問題);仍大量現場作業,施工速度無顯著優勢(沒有解決“快”的問題)。而工廠化可持續建筑之所以成功,一是因為把握準了市場細分———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公寓(其傳統技術的造價過高,周期過長);二是因為把握準了三要素:更好、更省、更快。
當然,一種創新技術在開始推廣的時候自然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傳統阻力,如一些設計單位或人員還偏于保守,習慣采用傳統技術設計等,但只要解決了好、省、快三個核心要素,推廣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尤其是《意見》的出臺,要求“制定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完善部品部件標準,實現建筑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產。鼓勵建筑企業裝配式施工,現場裝配。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這些必將對推廣采用好、省、快的工廠化裝配式建筑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營造有利的市場環境。
王鐵宏在電話采訪中強調,當前,隨著技術的日臻成熟、改革的日益深入、反腐力度的加大,大家普遍反映,推廣形勢越來越好,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發展和推廣工廠化裝配式建筑恰逢其時。
鋼企可采用兩種方式參與
王鐵宏認為,毫無疑問,推廣工廠化裝配式建筑尤其是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可有效化解我國日益嚴重的鋼材產能過剩問題,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可以實現國家鋼材戰略物質儲備,是經濟轉型的一項重要內涵。
談到工廠化裝配式建筑對鋼企有什么啟示時,他強調,鋼企要深刻思考:是否、適時進入新的工廠化裝配式建筑領域,這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若僅僅是推廣建筑鋼材,他認為,鋼企宜采用與建筑企業合作的方式,應選準戰略合作伙伴。目前,已有一大批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企業,每年建筑鋼材用量非常可觀。據遠大可建的人員介紹,他們的20層~30層建筑用鋼量一般為60千克~70千克/平方米;30層以上的超高層建筑還沒有非常準確的統計數據,以“小天城”為例,其鋼材用量在2.6萬噸左右,平均為153千克/平方米。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小天城”是按照97層設計的,后來由于飛機場限高,改為57層。如果最初按照現在的高度設計的話,鋼材用量可能在120千克/平方米左右。該示范表明,其用鋼多為國產鋼,國內鋼企都能生產。
對于準備進入工廠化裝配式建筑領域的鋼鐵企業,王鐵宏認為,要緊緊抓住好、省、快的三個核心要素來謀劃。他特別指出,建筑好、省、快,并非僅僅是鋼結構一項創新那么簡單,這其實是“雙轉型”“雙跨越”,對鋼鐵企業的挑戰壓力更大。他說,幾年前,某些鋼鐵企業進軍鋼結構住宅領域失敗的教訓應引以為戒。
王鐵宏鼓勵更多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進軍工廠化裝配式建筑領域,促進工廠化建筑更好、更快發展,并表示,自主開發或強強聯合都是鋼企可以采取的選項。
雖然,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目前裝配式建筑的市場占有率不到1%,但同時也意味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政策前景良好。對于30%的差距來說,既意味著機遇,又充滿了挑戰。當下,盡管《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業內重要標準已經施行,但針對裝配式建筑乃至建筑產業化詳細、系統的政策制度研究、制定仍然有很大空白,以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政策、法規等仍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
在裝配式建筑浪潮時代,掌握智宅裝配核心科技的企業,毫無疑問,將是時代的創造者與引領者。推廣裝配式建筑是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以上就是環球網校為你帶來的裝配式建筑相關內容,更多精彩內容可繼續關注環球網校。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可領取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
最新資訊
- 江蘇無錫經開區:裝配式MiC防疫酒店項目順利交付使用2022-04-12
- 廣東: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恒盛大廈正式啟用,標準層裝配率達78.9%2022-04-12
- 《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2022-04-12
- 江西:2021年,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開工總建筑面積達到24%2022-04-12
- 全國首單裝配式建筑認證最高等級的綠色債券成功發行2022-04-12
- 四川眉山:竣工驗收報告應明確項目實際裝配率等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落實情況2022-04-12
- 湖北十堰:鼓勵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有序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2022-04-11
- 廣東東莞:提出實施8大舉措,加快推廣綠色建筑,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2022-04-11
- 被稱為萬億藍海的裝配式建筑行業,如今的發展現狀如何?2022-04-11
- 廣東汕頭:購買裝配式建筑一手商品房,可貸款額度最高可上浮20%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