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郵電專業章節考點通信與社會信息化


第三節 通信與社會信息化
信息化的內涵
1)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以物質與能源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國民經濟各部分和社會各領域,從而極大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
2)信息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所對應的是社會整體及各個領域的信息獲取、處理、傳遞、存儲、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它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3)信息化的層次:企業信息化、產業信息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
4)信息化的測度: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數方法、其他方法
9.波拉特法
1)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一種測度方法,也稱作勞動力結構方法,是采用勞動力結構來研究產業的一種方法。
2)計算方法:勞動力結構法。勞動力結構就是指勞動就業人口在不同產業上的分布,或者說不同產業的勞動就業人口在總勞動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3)特點:該方法采用勞動力結構這一指標來衡量社會信息化程度,方法相對簡單,但反映內容不夠全面,只能粗略的反映社會的信息化程度。
對一個國家進行信息化程度測定的方法有多種,其中由美國人提出的相對簡單易行的測定方法稱為( )。(05年第14題)
A.勞動力結構法
B.信息化指數法
C.國際電信聯盟法
D.信息社會指標法
答案:A
10.信息化指數方法
1)信息化指數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指標。
2)日本的信息化指數
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包括信息量、信息裝備率、信息主體水平和信息系數四個,其中信息量包括人均年使用函件數、人均年通話次數、每萬人報紙期發數、每 萬人的書籍銷售點數、每平方公里人口數五個二級指標;信息裝備率包括電話機普及率、電視機普及率和每萬人計算機臺數三個二級指標;信息主體水平包括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數和每百人在校大學生人數兩個二級指標;信息系數就一個指標,個人消費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雜費所占的比重。
測算方法:(一般了解)
優點:①參數少,指標統計比較方便,計算也較簡單,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和對比性;②同時,該方法將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的相對階段和相對差距用量化的形式反映出來;③在有較完整的時間序列數據的情況下可以對今后的社會信息化程度做出預測。
3)我國的信息化指標體系
2001年我國政府發布了國家信息化指標構成方案,該指標體系共包含20項指標。
在信息化指數指標體系中,信息系數與( )直接相關。(06年第5題)
A.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比重
B.計算機普及率
C.衣、食、住的支出在個人消費中的比例
D.人均年通話次數
答案:C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