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師備考:3歲前智力開發


最新資訊:2018年育嬰師師報考條件
曾有一位媽媽找老師咨詢關于她的女兒是否患有孤獨癥的問題。據了解,孩子的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孩子出生時完全正常,母奶喂養到4個月,寶寶長得活潑可愛。這時,寶寶的父母下海經商,將孩子交給農村來的奶奶看護。奶奶不愛說話,住在單元房內,很少外出。孩子3歲送幼兒園時,不會和小朋友說話和交往,因而被診斷為“孤獨癥”。從此,媽媽帶著女兒到全國各地看病。后來,媽媽辭退了工作全力教育孩子,使孩子有了很大進步。在咨詢時孩子已經6歲,雖能說話和唱歌,但未能達到正常的水平。分析以上情況,老師認為這孩子不是患了“孤獨癥”,而是由于在3歲前智能發展的重要時期,孩子缺乏語言和交往的心理社會環境因素造成的輕度智力低下,這種影響很可能持續終身。從家庭角度講,造成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缺乏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父母對幼兒教育的忽視;父母缺乏育兒的基本知識;由于家庭貧困,父母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父母對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或殘疾孩子)有偏見而遺棄孩子;父母離異,孩子成為不幸婚姻的犧牲品等。
孩子3歲前,腦生長、智力和社會能力發展最快。早期發展的質量將影響兒童的未來。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兒童精神──社會能力的發展,幫助兒童充分發揮其潛能。1989年,協和醫院兒科和保健科的大夫進行了0~2歲小兒早期教育的研究。首先,選擇正常新生兒178名,其中62名為接受早期教育組,另外116名為按常規方式教育組。老師們根據我國有關資料,并參考部分國外材料,編制早期教育大綱,訓練要求比正常小兒智能發育水平提前一個月。
早期教育大綱內容包括運動發育、認知能力、語言發育、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有以下幾種:
通過刺激和玩耍,使小兒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即各種顏色、多樣形狀和不同聲音。
在床上和臥室墻上掛些色彩鮮艷或可發出響聲的玩具,時常更換,以引起小兒看和聽的興趣。給他們一些常用物品,發展小兒嘴、眼、手的探索能力。
在喂養和護理時,不斷和小兒親切交談,逗引小兒高興地發聲。通過和小兒說話、唱歌促進他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通過各種玩耍發展小兒知覺辨別、交流、精細動作和大運動控制能力。
訓練小兒語言和協調動作,發展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通過說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訓練小兒用簡單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通過雙手配合活動,通過動手的游戲,如涂畫、翻書以及操作等發展小兒的動手能力。通過講故事、游戲、舞蹈、體育活動,延長他們“集中注意”的時間,激發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養其獨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優良性格。
通過試驗表明,在2歲時早期教育組的小兒智力發育測查評分比常規育兒組小兒平均高8.7分,差別非常顯著。更為重要的是,常規教育組中有6.2%的小兒到2歲時智力低于正常(輕度智力落后),而早期教育組中沒有一人發生。早期教育不但使該組平均智力發育水平高于常規育兒組,而且在2歲時全部小兒的智力達到標準。
最新資訊
- 參加育嬰師職業技能等級考試要注意什么2023-04-19
- 上班族如何備考育嬰師考試?2022-03-15
- 育嬰師需要學哪些知識2022-02-28
- 上班族如何備考2022年育嬰師考試?2021-12-31
- 育嬰師面試時常見問題有哪些?2021-11-19
- 育嬰師面試有什么技巧?2021-11-19
- 上班族怎么備考2021年育嬰師考試?2021-08-03
- 2021年育嬰師怎么高效備考?2021-06-17
- 2021年育嬰師如何備考?2021-05-04
- 如何輕松考取育嬰師證書?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