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藥浴法”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意味著什么?

據悉,當地時間28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三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通過審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中國第40個入選《非遺公約》名錄的遺產項目。
“藏醫藥浴法”是什么?成為世界非遺意味著什么?
藏醫藥浴法,藏語稱“瀧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該遺產項目既體現了相關社區民眾通過沐浴防病、療疾的民間經驗,也是以《四部醫典》為代表的傳統藏醫理論在當代健康實踐中的繼承和發展。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醫醫院的安太措解釋道,藏醫理論認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構成人體的三種能量物質,也是引發疾病的三種因素。它們在人體內保持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關系,共同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如果人體受到飲食與起居等內外因素的干擾,三因素偏盛偏衰、相互對抗而失去平衡和協調,將發生病理變化,引發各類疾病,成為發病的根源。

藏醫藥浴以藏醫三因觀念為理論依據,貫穿于藥浴組方、藥浴的整個過程以及飲食、起居等方方面面。藏醫藥浴以“五味甘露”為基礎配方,在五味甘露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病種添加“卡擦”藥,從而形成了豐富的臨床效果。
藏醫藥浴是一種藏醫學“內外結合”的民族特色療法,將人體全身或腿足局部浸泡于藥液中,在水的熱能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開放毛孔,藥物成分透過皮膚直接吸收,進入經脈血絡,輸布全身而促進微循環,從汗毛孔中排出滯留于體內的病邪,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并提高全社會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于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委員會決議指出,該遺產項目“凸顯了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傳統知識的重要性,提供了人類與其環境間可持續關系的積極例證”。
最新資訊
- 2022山東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2022-03-24
- 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全國通用嗎?2022-01-20
- 確有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全國通用嗎?2022-01-20
- 官宣:2021河北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考核實踐技能考核通知2021-06-17
- 官方通知:2019-2020年福建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補充公告2021-06-11
- 【中醫專長】《貴州省中醫藥條例》印發: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2021-06-02
- 【中醫專長】傳統醫學師承、確有專長與中醫醫術確有專長的區別是什么?2021-05-20
- 2019-2020年度福建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公告已發布!2021-05-20
- 2021年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考核工作通知2021-04-28
- 【中醫專長】國家中醫藥考試2021年度科研課題申報的通知已發布!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