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級經濟師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摘要】一年一度的經濟師考試報名正在各省份緊張的進行中,為了讓報考經濟師考生循序漸進的備考2015年經濟師考試,環球網校整理了“2015高級經濟師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供各位考生練習,希望各位報考經濟師考試的考生都可以順利通過2015年經濟師考試。
相關推薦:2015年高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知識點輔導匯總
2015年高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知識點輔導匯總,供考生參考。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
一方面,它明確了我國現階段的社會性質,表明了我國現階段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具有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征;
另一方面,表明我國實現的社會主義還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處在不發達的階段。具體指從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確立開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整個歷史階段
根據這一特定含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不同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尚未建立的過渡時期,又不同于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階段,而是指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確立開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整個歷史階段。
(2)發展過程
1979年,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講話中初步表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明確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的階段"。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大會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它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黨的十五大對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又做了進一步闡釋。 "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概念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2)發展過程: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非公有制經濟是必要補充;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
1997年,黨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3)理解要點:
① 以公有制為主體,不等于以國有經濟為主體。 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體現在產業屬性、技術構成、科技含量、資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場的競爭力等),不僅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經濟發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國民經濟和經濟制度的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的稀缺資源的能力)。
②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消除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發展;改進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和監管。
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發展不平衡,因此與之相適應的所有制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對經濟快速發展、增加就業、活躍城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都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摘要】2015年經濟師考試信息匯總。相信考友們也已進入了中級經濟師緊張的備考階段。環球網校經濟考試頻道小編想大家之所想,近期會為大家陸續更新:中級經濟師科目的一些考點,并整理“2015年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產品需求知識點輔導”。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并預祝各位考友在2015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更多復習資料請關注環球網校經濟師考試頻道!
農產品需求(環球網校2015年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產品需求知識點輔導)
一、農產品需求與需求規律(環球網校2015年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產品需求知識點輔導)
農產品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各種農產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從消費者個體來看,需求和需要的關系:一是需求品種的范圍小于需要;二是需求的數量小于需要的數量;三是需求有趨向于需要的趨勢。
農產品需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收入水平、農產品價格、相關產品(可替代產品和互補產品)價格、消費者偏好、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和價格變動的預期。其中,在可替代產品(如豬肉與牛肉)的情況下,一種農產品價格上漲時,消費者就會少購買這種農產品,多購買可以替代的另一種農產品。在互補產品的情況下(如咖啡和食糖),一種農產品價格上漲,會導致這種產品和互補性農產品的需求量都下降。
上式中:Qd代表某種程度農產品需求量;O代表消費人口;I代表消費者收入;P代表某種農產品價格;P1代表相關產品價格;T代表消費者偏好;E代表消費者對收入和價格的預期。
農產品需求函數是指農產品的需求量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消費人口、消費者收入以及消費者偏好與某種農產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變化;某種農產品價格與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化。價格是最活躍最主要的變量,如果假定在一定時期內,收入水平和其他因素都不變,則農產品需求量主要取決于其價格水平的高低。農產品價格與農產品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化。(環球網校2015年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產品需求知識點輔導)
農產品需求表是指農產品價格與農產品需求量的一覽表,表明在某一時期內對某種農產品按不同價格消費者愿意并能夠購買的相應數量。
農產品需求曲線是以農產品需求量為橫軸,農產品價格為縱軸,用圖形表示的需求函數。在一般情況下,需求曲線是一條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這表明價格與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因此,需求曲線的斜率為負值。
需求規律是指在影響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變時,價格與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化,即價格上升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則需求量增加。
二、農產品需求彈性(環球網校2015年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產品需求知識點輔導)
農產品需求彈性可以分為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和需求交叉彈性三種。一般講的需求彈性就是需求價格彈性。
農產品需求彈性是指農產品需求量對農產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一般用彈性系數,即農產品需求數量變動的百分比與農產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的比率來計算。因此,需求彈性反映的是農產品價格每變動1%,農產品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上式中,Ed代表需求彈性系數;Q代表原需求量;Q1代表變動后需求量;P代表原價格;P1代表變動后價格。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