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講義:第16章


2015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講義匯總,供考生參考。
第二部分 財政
1.財政基礎知識 | 第十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 |
2.財政支出 | 第十一章 財政支出 |
3.財政收入 | 第十二章 財政收入――稅收、國債 |
4.政府預算 | 第十三章 政府預算 |
5.財政管理體制 | 第十四章 財政管理體制 |
6.財政政策 | 第十五章 財政政策 |
第十六章 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一、貨幣需求
(一)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
1.貨幣需求(掌握)
貨幣需求的定義:經濟主體在既定的收入和財富范圍內能夠并愿意持有貨幣的數量。貨幣需求是有效需求、經濟需求、派生需求。
2.貨幣需求量(掌握)
貨幣需求量的定義:貨幣需求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例題?單選題】(2008年)下列有關貨幣需求特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貨幣需求是有效需求
B.貨幣需求是主觀需求
C.貨幣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行為
D.貨幣需求是派生需求
【答案】B
【解析】貨幣需求不單純是一種心理上的欲望,而是有能力和愿望的統一體,所以B項錯誤。
(二)傳統貨幣數量說(熟悉)
古典貨幣數量說主要是現金交易數量說和現金余額數量說。
1.費雪的現金交易數量說 | 費雪 的“交易方程式”,MV=PT。M代表貨幣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物價水平,T代表商品和勞務的交易量。 V和T基本穩定,只有物價水平P和貨幣量M有直接關系。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貨幣量決定物價水平的理論。 |
2.劍橋學派的現金余額數量說 | 庇古提出的劍橋方程式:![]() 其中 ![]() 庇古認為,貨幣的價值是由貨幣供求的數量關系決定;貨幣需求是以人們手持現金來表示的,它不僅是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也包括貯藏貨幣,這是劍橋方程式區別于交易方程式的關鍵所在。 |
劍橋方程式與交易方程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們都是為了說明同一個問題:商品價格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于貨幣數量的變化。劍橋學派現金余額數量說的基本觀點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
【例題1?單選題】(2004年)1911年美國經濟學家費雪在《貨幣購買力》一書中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是( )。
A.MV=PT
B.
C.L= L1(Y)+ L2(i)
D.MT=PV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費雪的交易方程式。
【例題2?單選題】以庇古為代表的現金余額數量說的基本觀點是( )。
A.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正比
B.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反比
C.貨幣數量說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D.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取決于他們的流動性偏好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庇古的現金余額數量說。橋學派現金余額數量說的基本觀點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編輯推薦:2015年經濟師報名時間|報考條件|考試時間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三)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掌握)
流動性偏好理論――即人們基于貨幣的流動性持有貨幣。
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是由三類動機決定的(掌握):
交易動機 | 交易性需求,L1= L1(Y) |
預防動機 | |
投機動機 | 投機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決定, L2= L2(i) |
L= L1(Y)+ L2(i)(掌握) |
當利率降到某一低點時,貨幣需求就會無限增大。由于利率過低,“流動性偏好”就具有絕對性,產生“流動性陷阱”。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是建立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資產”這兩個假定之上,并將貨幣作為宏觀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變量和政策變量來研究。
【例題1?多選題】凱恩斯認為影響人們對貨幣的流動性偏好的動機主要有( )。
A.交易動機
B.預防動機
C.投機動機
D.持有財富動機
E.獲取收益動機
【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是由三類動機決定的,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例題2?單選題】(2011年)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由利率決定并與利率為減函數關系的貨幣需求動機是( )。
A.交易動機
B.預防動機
C.投機動機
D.貯藏動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是由三類動機決定的。投機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決定,是利率的減函數。
(四)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掌握)
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的因素有四個:
①財富總額 | 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認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貨幣越多。 |
②財富構成 | 人力財富與非人力財富之比。人力財富比例越高,所需準備的貨幣就越多。 |
③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 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越大,持有貨幣的數量就越少 |
④其他因素 |
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M/P=f(Yp;W;im,ib,ie,1/P?dP/dt;μ)(掌握)
其中,M代表名義貨幣量,P代表物價水平,Yp代表恒久性收入,W代表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例,im、ib、ie分別代表存款、債權和股票的預期名義收益率,1/P?dP/dt代表物價水平的預期變動率,μ代表隨機因素的影響總和。
【例題?多選題】(2004年、2007年)在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中,與貨幣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 )。
A.恒久性收入
B.人力財富比例
C.存款的利率
D.債券的收益率
E.股票的收益率
【答案】AB
【解析】恒久性收入和人力財富比例都與貨幣需求成正比,其他三項與貨幣需求成反比。
編輯推薦:2015年經濟師報名時間|報考條件|考試時間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二、貨幣供給
(一)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
1.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貨幣供給主體即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過程。
2.貨幣供應量
非銀行部門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即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3.貨幣供給層次的劃分(掌握)
貨幣供給層次劃分的基本原則:一般依據資產的流動性,即各種貨幣資產轉化為通貨或者現實購買力的能力來劃分不同的貨幣層次。
我國目前貨幣層次的劃分(掌握)
M0=流通中的現金 | |
M1= M0+銀行活期存款 | 流通中的貨幣,是我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 |
M2= 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 廣義貨幣量,其中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屬于潛在的貨幣 |
【例題1?單選題】(2011年)劃分貨幣層次的基本依據是資產的( )。
A.收益性
B.安全性
C.流動性
D.風險性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供給層次的劃分。一般是依據資產的流動性來劃分不同的貨幣層次。
【例題2?單選題】(2009年)我國狹義貨幣供應量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 )。
A.銀行活期存款
B.銀行定期存款
C.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D.銀行儲蓄存款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銀行活期存款。
(二)貨幣供給機制
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存款兩個部分。其中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
1.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掌握)
中央銀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信用創造貨幣是當代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而且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2.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掌握)
商業銀行不具備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卻具備在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基礎上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假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0%
銀行的位置 | 新存款 | 存款準備金 | 新貸款 |
1 | 1000 | 100 | 900 |
2 | 900 | 90 | 810 |
3 | 810 | 81 | 729 |
…… | …… | …… | …… |
合計 | 10000 | 1000 | 9000 |
但是中央銀行放出的每筆信用并不能由商業銀行無限制地創造派生存款。一般來說,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類因素的制約:(掌握)
(1)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
(2)提取現金數量;
(3)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等限制。
由于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是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基礎,故被稱為“基礎貨幣”,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礎貨幣的擴張倍數稱為“貨幣乘數”,取決于存款準備金率以及貨幣結構比率之和的倒數,用“K”表示。
K=1/(存款準備金率+貨幣結構比率)(掌握)
貨幣供應量的公式:M=BK
【例題1?單選題】信用擴張是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能夠擴張信用、派生存款的金融機構是( )。
A.保險公司
B.商業銀行
C.中央銀行
D.財政部門
【答案】B
【解析】在我國能夠擴張信用、派生存款的金融機構是商業銀行。
【例題2?多選題】(2009年)制約商業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因素有( )。
A.商業銀行發達程度
B.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數量
C.提取現金數量
D.中央銀行獨立程度
E.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數量
【答案】BCE
【解析】本題考查制約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因素。
編輯推薦:2015年經濟師報名時間|報考條件|考試時間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三、貨幣均衡
(一)貨幣均衡與失衡
1.貨幣均衡的含義(掌握)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具有如下特征:(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3)現代經濟中的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2.貨幣失衡的含義
總量性貨幣失衡 | 總量性貨幣失衡有兩種情況:貨幣供給量小于貨幣需求量,或貨幣供給量大于貨幣需求量。 造成貨幣供給量大于貨幣需求量的原因:財政赤字、擴張性貨幣政策等 |
結構性貨幣失衡 | 結構性貨幣失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其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結構性貨幣失衡必須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加以解決。 |
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時更多地注意總量性失衡。 |
【例題?多選題】(2004年)貨幣均衡是用來說明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其特征有( )。
A.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大體一致
B.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完全相等
C.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
D.貨幣均衡是一個靜態過程
E.現代經濟中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答案】ACE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均衡的特征。
(二)貨幣均衡水平決定
流通領域的貨幣數量取決于貨幣的均衡水平。
研究貨幣均衡問題,不僅要涉及到貨幣的自身均衡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貨幣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決定的流通領域中的貨幣數量與宏觀經濟方面其他變量的綜合平衡問題。
在宏觀經濟方面,總的要求是達到或保持社會總供求之間的平衡關系。要保證國民經濟在物價穩定的條件下協調發展,就必須使流通領域中貨幣數量的增長幅度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互配合。貨幣供應量M1應當與GDP同步增長,即ΔM1= Y′M0。
熟悉物價自然上漲率的經濟含義:在一般的情況下,產品的價格不會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下跌。物價自然上漲現象的成因:剪刀差;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性能不斷提高,也無形中使同類產品的價格自然上升。
掌握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關系:若將物價自然上升因素考慮進去,則流通領域中貨幣數量的增長應略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即:
ΔM1=(Y′+P′)M0,或者M′=Y′+P′
【例題?多選題】在確定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必要貨幣供應量時,還需要考慮物價的自然上漲因素,導致物價自然上漲的主要因素有( )。
A.出現價格“剪刀差”時的價格調整
B.產品的更新換代
C.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D.貨幣需求的下降
E.產品技術性能的提高
【答案】ABE
【解析】本題考查導致物價自然上漲的主要因素。
編輯推薦:2015年經濟師報名時間|報考條件|考試時間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四、通貨膨脹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各種定義的共同點: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給;二是物價持續上漲。
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基本標志。
掌握通貨膨脹的定義:在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由于貨幣供給過度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例題?單選題】通貨膨脹是貨幣的一種非均衡狀態,當觀察到( )現象時,就可以認為出現了通貨膨脹。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