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師提醒您注意理財路上的三大陷阱
熱門輔導班型: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熱招中|18歲代報
隨著居民收入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理財已經成為大部分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過,在理財的路上,不少市民遇到了糟心事,不僅沒有收獲預想的收益,反而還損失了自己的血汗錢。這些陷阱表現形式不一,有的只是在銷售環節“忽悠”的成分大些,產品本身還算靠譜,有些則是赤裸裸的騙局,用犯罪的手段來騙取別人的血汗錢。下面跟隨大同行理財師來看看這些理財陷阱。
陷阱一:釣魚理財網站高收益
“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達20%以上”。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網上出現不少號稱可以提供“零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公司。據悉,這類網站的主要投資模式為“天天返利”,有些網站在搜索引擎和各大論壇有強大的“水軍”和廣告替他們美言,有些則是靠初期的兌現承諾,讓投資人口口相傳,吸引親友加入,甚至引進“傳銷”模式,大力發展下線。一旦規模做大,錢賺得差不多了,就會把網站關門大吉。
據《2013年網絡投資理財詐騙現狀及防范措施》報告,實行會員準入制、投資項目繁多、天天分紅、傳銷、網站無ICP備案號或備案信息與金融無關、搜索競價推廣是網絡投資理財詐騙的主要方式。這些騙子網站70%以上的服務器都設置在境外,沒有經過我國工信部的ICP備案,因此追討損失也十分困難。他建議,廣大網民在遇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時,應先冷靜辨別信息真假:一要查看其網址是否有合法的ICP備案信息;二是宣稱“天天分紅”、“保本保收益”的基本都是騙子;三要核實理財產品真實投資的項目情況。
陷阱二:去銀行存錢存單變保單
據了解,近年來,很多被忽悠購買分紅險的投資者都是在銀行見到的銷售人員介紹和推薦的,例如他會跟你說:“現在有一種存款比定期好,不僅利息比儲蓄高,還另外有分紅。”很多的老年人,或者不懂的人都會去買。事實上,分紅險中的分紅并不在保險合同中予以保證,完全取決于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
近年來,這種客戶去銀行存錢被忽悠買了保單的案例在各地都時有發生。今年4月1日,保監會和銀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明確要求銀行應當對投保人進行需求分析與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根據評估結果推薦保險產品,保證投保者明確知曉自己的投保行為和內容,同時將銀保渠道保險產品的猶豫期從10天延長到了15個自然日。
從客戶自身角度講,一定要仔細閱讀理財協議和合同說明,了解產品本質,不能只聽工作人員的推薦,如果歲數大的老年人去存錢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兒女,這樣會比較安全。如果已經購買了分紅險,而且已經錯過了猶豫期,建議不要輕易退保,否則只能領到有限的現金價值和紅利。
陷阱三:P2P公司魚龍混雜 要擦亮雙眼
近幾年來,P2P貸款發展迅猛,誕生了不少受到市場肯定和歡迎的明星企業,同時也頻頻爆出倒閉跑路事件。P2P行業目前仍是無監管、無門檻、無標準的三無行業,投資人在選擇平臺時需要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千萬不能被高收益蒙蔽。
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選擇有正規資質,規模較大,信譽好的公司進行投資。不僅要了解平臺的背景,如風險控制能力、自由資金實力,也要清楚平臺的運作模式,一般來說能提供不動產抵押的借款人風險相對較小。
據介紹,出事的平臺一般沒有合作的金融擔保機構;平臺對借款項目進行自擔保;利用不正常的高息吸引投資者,如年化利率高于30%以上。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也強調,P2P從業機構不得逾越的底線:一是要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隨著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金融消費侵權事件日益增多,在加強金融知識普及的同時,有關部門應該對于消費者采取更全面的保護措施,對金融事件的發生進行預防和規范。以上就是大同行理財師告訴您的理財的三大陷阱,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都不會在投資理財的路上掉進這三個陷阱。
編輯推薦:
2014年上半年理財規劃師成績查詢專題|2014下半年各地報名時間
理財規劃師各級別歷年真題大匯總|免費在線模考|理財規劃師頻道|交流論壇
最新資訊
- 河北2017年上半年理財規劃師全國統一鑒定考試順利完成2017-05-25
- 2016年五大行理財產品規模下降2017-05-09
- 2016年上市公司理財金額增近五成2017-05-09
- 90后青年團體投資理財依賴互聯網2017-05-04
- 2017年一季度重慶人投資6成選理財產品2017-05-02
- 米莊理財周年慶典舉行2017-05-02
- 上市公司的投資致富 每天花近20億買理財2017-05-02
- 監管部門嚴查理財資金流入房地產2017-04-29
- 個人投資理財誤區2017-04-27
- 2017年一季度銀行理財業務增速下降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