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主管檢驗技師考試:自然殺傷細胞的檢測


自然殺傷細胞的檢測是醫學檢驗主管技師考試所涉及的內容,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如下,供廣大醫學檢驗主管技師考試考生參考學習。
(一)形態法
檢測原則是將效應細胞與靶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育,繼而臺盼藍或伊紅Y等活細胞拒染的染料處理,然后分別計數著染的死細胞和不著染的活細胞,由此推算NK的細胞的殺傷活性。本法簡便,易于掌握,但判斷死細胞與活細胞不免帶有檢測者的主觀因素,也無法計數輕微損傷的細胞。
(二)酶釋法
檢測原則是將一定比例的效應細胞和靶細胞共溫一段時間后,離心沉淀,取上清液檢測靶細胞遭破壞后釋放的乳酸脫氫酶或堿性磷酸酶含量。本法經濟、快速簡便,但可定量。缺點是靶細胞內堿性磷酸酶含量低或因某些未死亡細胞能自行釋放,從而影響法靈敏度和特異性。此外乳酸脫氫酶分子較大,僅當靶細胞膜完全被破壞時才釋放,故不能較早地反映效應的功能。
(三)熒光法
檢測原則是用熒光素標記靶細胞,經與效應細胞共溫后,離心法上清,用熒光計檢測剩余的活靶細胞的熒光,缺點是活細胞釋放的熒光常被效應細胞和培養液等所粹滅。另外,熒光分析法常遇細胞自然釋放率高,熒光本底強,影響靈敏度。為克服上述障礙,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將靶細胞用鑭系元素銪(Eu3+)的螯合物標記,按同法與效應細胞共溫后,用時間分辨熒光計檢測熒光,可除去非特異性熒光本底。本法實驗時間短,效靶細胞僅需共溫2h,檢測速度快,特異性強。
檢測原則是將效應細胞和靶細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溫育后,直接檢測靶細胞。分有靶細胞漿釋放法和胞核釋放法。
1.胞漿釋放法常用51Cr釋放法。51Cr透過細胞膜與胞漿中小分子蛋白質結合,一旦細胞膜遭破壞,同位素隨蛋白質外溢,并且不會被完整的細胞再度攝入。本法操作簡便快速能定量,缺點是自然釋放率高,所需靶細胞數量多,51Cr半衰期短。近年有用111In(銦)檢測NK細胞活性,優點是標記率高,用量微,以γ射線放射,可釋放90%的自身能量,比51Cr高10倍,自然釋放率低,僅為51Cr的一半。
2.胞核釋放法常用3H-TdR或125IudR作為DNA合成的前體物,可被攝入靶細胞核內。當效應細胞和靶細胞共溫后,用胰酸和DNA酶處理可使遭破壞的胞核內容物釋放。本法自然釋放率比51Cr低,半衰期較長,方法的敏感性高,故被大多數實驗室所采用。
(四)化學發光法
檢測原則是當效應細胞與靶細胞接觸時,效應細胞呼吸爆發,生成極不穩定的O2-和OH-等,放出光子,在發光劑存在的條件下,可被電倍增管接受和計數,發光量與NK細胞殺傷能力相關。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收藏|2022年衛生資格考試一定會用到的診斷公式2022-03-16
- 注意!2022年衛生資格考試增加新題型!2022-02-23
- 2022年衛生職稱高頻考點習題:栓劑2022-01-28
- 2022年衛生職稱高頻考點習題:膠囊劑2022-01-28
- 2022年衛生職稱考試模擬試題:小兒結核病2022-01-27
- 2022年衛生職稱考試易考試題:遺傳性和代謝性疾病2022-01-27
- 2022年衛生職稱考試易考試題:凝血因子檢驗2022-01-27
- 2022年衛生職稱考試模擬試題:風濕性疾病2022-01-25
- 2022年衛生職稱考試模擬試題:內分泌系統疾病2022-01-25
- 2022年衛生職稱高頻考點習題:粉碎、篩析與混合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