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物流師二級《配送管理》重點筆記:配送績效評估


特別推薦: 2014年5月物流師二級倉庫管理筆記匯總
配送績效評估(掌握)
1、人員利用率
評估配送人員的工作分攤(距離、重量、車次)及其作業貢獻度(配送度),以衡量配送人員的能力負荷與作業績效,確定是否增添或減少司機人手,在保證安全駕駛和成本控制之間取得平衡。
(1)人均配送量:
人均配送量=配送量/配送人員數
(2)人均配送體積重量
人均配送體積重量=配送總體積重量/配送人員數
(3)人均配送距離
人均配送距離=配送總距離/配送人員數
(4)人均配送噸公里
人均配送噸公里=配送總噸公里/配送人員數
(5)人均駕駛時間
人均駕駛時間=總配送駕駛時間/配送人員數
2、車輛利用率
評估和設置最佳的配送車輛產能負荷,以避免折舊、損耗速度過快、以及可能發生的額外成本(過高的維修費、耗油費),并用于判斷是否應增減送車數量。
(1)平均每臺車配送金額
平均每臺車配送金額=配送總金額/總配送車輛數
總配送車輛數=自有車數+外用車數
(2)平均每臺車配送噸公里和平均每臺車配送距離
平均每臺車配送噸公里=配送總噸公里/總配送車輛數
平均每臺車配送距離=配送總距離/總配送車輛數
(3)滿載車次比率
滿載車次比率=滿載車次/總配送車次
(4)空車率
空車率=空車行駛距離/配送總距離
3、配送規劃
配送規劃指標可評估車輛的負荷、車輛調度在容積限制和重量限制之間規劃的優化程度、外用車所占比例等。
(1)車輛滿載率
車輛滿載率=配送貨物的總體積/(車輛總體積×配送車運轉率×工作天數)
(2)平均每車次配送重量
平均每車次配送重量=配送貨物的總重量/配送總車次
(3)平均每車次配送距離
平均每車次配送距離=配送總距離/配送總車次
(4)平均每車次配送噸公里
平均每車次配送噸公里=(配送總噸數×總公里數)/配送總車次
(5)外用車比率
外用車比率=外用車輛數/(自有車輛數+外用車數)
(6)配送平均速度
配送平均速度=配送總距離/配送總時間
4、時間效率
(1)季節品比率
季節品比率=本月季節品存量/平均存量
反應淡旺季配送量的差距,季節品比率越大,差距就越大。
(2)配送時間比率
配送時間比率=配送總時間/(配送人員數×工作天數×正常班工作時數)
是觀察配送時間對配送的貢獻,比率太低,說明資源利用率低。
(3)單位時間配送量
單位時間配送量=出貨量/配送總時間
用于觀察按出貨量計算的配送時間效率。
(4)單位時間配送生產力
單位時間配送生產力=營業額/配送總時間
用于觀察按營業額計算的時間效率。
5、配送成本
配送成本包括自有車和委托外用車的配送成本。
(1)配送成本率
配送成本率=(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物流總費用
(2)每噸重配送成本
每噸重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配送總重量
(3)每立方米配送成本
每立方米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出貨品體積數
(4)每單元配送成本
每單元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出貨品總單元數
(5)每車次配送成本
每車次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配送總車次
(6)每公里配送成本
每公里配送成本=
(7)配送延遲率
配送延遲率=配送延遲車次數/配送總車次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