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預習:消費者行為分析


熱點專題:2015年經濟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二、消費者行為分析
1、效用理論
①經濟人假設:在研究消費者行為時,我們假定,消費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②效用的定義:商品或者服務滿足人們某種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服務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是人們的心理感覺,是主觀評價,沒有客觀標準。
③基數效用論: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絕對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數,就是用1、2、3、4……這些絕對數值來衡量效用的大小。
序數效用論:無法知道效用的絕對數字,但消費者可以知道自己對不同消費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這些表示次序的相對數值來衡量效用。
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是分析消費者行為的不同方法,基數效用理論是運用邊際效用論分析的,而序數效用理論是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約束線來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結論基本是相同的。
④邊際效用理論:在基數效用理論中,將效用分為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TU):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總和。假設某一消費者對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為Q,總效用為TU,則總效用函數是: TU=
一般來說,總效用取決于消費數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圍內,消費量越大,則總效用就越大。
邊際效用(MU):是指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的商品消費時所帶來的滿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MU=
從數學的意義上看,邊際效用就是總效用函數的斜率。
【注4】商品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表明的經濟含義是指隨一種商品消費量的逐漸增加,消費者為了獲得這種商品的額外消費而愿意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會越來越少,即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是遞減的。
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決定了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即凸向原點。
掌握邊際商品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是遞減的。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或加經濟師考試QQ群:129666620,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Ctrl鍵+D】手動收藏此頁面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