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原發性肝癌


肝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
【病因】
① 肝硬化
② 病毒性肝炎
③ 黃曲霉素
④ 其它:亞硝胺、寄生蟲、飲酒、營養、遺傳等。
【病理】
Ø 按病理形態分類:
① 巨塊型
② 結節型
③ 彌漫性
Ø 按腫瘤大小分類:
① 微小肝癌(直徑《2cm)
② 小肝癌(直徑>2cm,≤5cm)
③ 大肝癌(直徑>5cm,≤10cm)
④ 巨大肝癌(直徑>10cm)
Ø 按組織學分類:
① 肝細胞肝癌
② 膽管細胞肝癌
③ 肝細胞和膽管細胞混合型肝癌
Ø 根據癌細胞分化程度分為四級:
① Ⅰ級為高度分化
② Ⅱ、Ⅲ級為中度分化
③ Ⅳ級為低度分化
【轉移 】
① 肝內轉移形成衛星灶,也叫子灶。
② HCC可形成門靜脈、肝靜脈、膽管癌栓。
③ 血行轉移:肺、骨、腦、腎等。
④ 淋巴轉移:淋巴結
⑤ 直接侵犯
⑥ 種植轉移
【臨床表現】☆★☆★
(一)癥狀:
1. 肝區疼痛:持續性隱痛、脹痛或刺痛;
v 右肝→右上腹或右季肋部疼痛
v 左外葉→上腹部疼痛(似胃痛)
v 膈頂靠后→肩痛,腰背痛
v 突發劇痛伴有失血及腹膜炎體征→自發破裂出血
2. 消化道癥狀: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門v或肝v癌栓后腹脹、腹瀉癥狀迅速加重
3. 乏力、消瘦
4. 發熱
5. 癌旁現象:主要的癌旁血癥有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癥,高血鈣和高膽固醇血癥。
(二)體征:
1. 肝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見。
2. 黃疸:多見于彌漫性肝癌或膽管細胞癌。
3. 腹水:呈草黃色或血性。
4. 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增大,脾大,腹壁靜脈曲張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診斷】☆★☆★
Ø 早期一般無癥狀,要早發現、早診斷才能獲得較好療效;癥狀體征明顯者多數是中晚期,療效極差。
1 、血液學檢查:
① AFP:診斷標準:≥400ng/ml,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睪丸或卵巢胚胎性腫瘤以及懷孕等;
② 血清酶學檢查:堿性磷酸酶,r- 谷氨酰轉肽酶,乳酸脫氫酶的同工酶等可增高。
2、 影像學診斷:
① B超:符合率90%,可發現直徑1.0cm的微小肝癌。
② CT:明確腫瘤位置、大小、數目與重要血管關系,對判斷能否手術很有價值。
v 平片:低密度灶
v 增強:動脈期不均勻強化。靜脈期強化下降。平衡期不強化(快進快出)
v CTA(碘油):可發現2mm肝癌
③ MRI:鑒別
④ 肝動脈造影
⑤ X線:
⑥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⑦ 腹腔鏡檢查:少用
Ø 目前將AFP、B超作為肝癌的一線診斷方法。
【鑒別診斷】
① 轉移性肝癌
② 肝硬化
③ 肝良性腫瘤
④ 鄰近器官的腫瘤
【并發癥和轉歸】
① 肝癌破裂出血
② 上消化出血
③ 其它:肝功衰竭,感染,血性胸水,血性腹水等。
【治療】
1. 手術治療
(1 )肝切除術: 是目前首選的和最有效的方法。
Ø 【手術適應證】 ☆★☆★
1 )病人一般狀況:
① 較好,無明顯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
② 肝功能正常或僅輕度損害,按肝功能分級屬A或B級,經短期護肝治療后,肝功能恢復到A級。
③ 肝外無廣泛轉移腫瘤。
2 )下列情況作根治性切除:
① 單發的微小肝癌。
② 單發的小肝癌。
③ 單發的向肝外生長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表面光滑,周圍界限較清楚。
④ 多發腫瘤,但腫瘤結節少于3個,且局限在一段或一葉肝內。
(2)不能切除肝癌的外科治療:肝動脈結扎、肝動脈栓塞化療、冷凍、射頻、微波、DDS。
(3)肝移植。
2. 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行射頻,微波,無水酒精注射治療。
3. 化療
4. 免疫和基因治療
5. 放射治療
6. 中醫中藥
7. 肝癌并發癥的處理:癌結節破裂出血時:①切除 ②肝動脈結扎 ③肝動脈栓塞 ④填塞止血
小編推薦:2013年衛生資格考試成績查詢專題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