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骶髂關節結核


骶髂關節結核不多見,在兒童很少發生,多發于15歲以上青壯年,女性較多。
一、病理
開始多為骨型結核,發生于骶骨或髂骨,然后擴散至關節。大多數有膿腫形成,多數發生在關節后部,有時發生在腹股溝,臀部或會陰部,在盆腔內少見,如骶骨破壞嚴重,也可在盆腔髂腰肌部位。常因膿腫張力大自行穿破形成竇道。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發病一般較脊椎結核緩慢,往往先發現膿腫,疼痛及壓痛,又往往因膿腫破潰減壓,疼痛減輕而延誤診斷。有下背及患側骶髂部疼痛。也可有“坐骨神經痛” 即轉移痛至患側臀部及股外側。但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狀不同,不放散至小腿及足部,感覺無改變,活動時疼痛加重,如翻身、坐久、上下樓、彎腰、下蹲等,站立時一般身體向健側傾斜;走路時不敢跨大步。仰臥位常感骶髂部疼痛。
檢查時在站立位脊柱前彎、后伸及側彎均受限,并有局部疼痛,但坐位時活動較好。臥位直腿抬高試驗,患側受限并有局部疼痛。壓擠或分離髂骨時患部疼痛,骶髂關節患部有壓痛,可有寒性膿腫或竇道。肛指檢查有時可摸到局部膿腫及壓痛。
X線照片檢查對早期診斷很重要,需照骶髂關節正位及斜位(關節的矢狀面),可見骨質破壞、死骨及空洞形成等。
鑒別診斷:注意與骶髂勞損,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結核和髖關節炎癥等鑒別。
三、治療
由于無需考慮骶髂關節的活動度,為了縮短療程,常采用病灶清除術及關節融合術,在病的早期無死骨或膿腫形成,可只做關節融合術(從關節后部),術前宜預制前后石膏床。
如病灶局限于骶骨或盆腔內膿腫,應采用前顯露法,將腹膜連同輸尿管牽向對側,可見髂總動、靜脈及膿腫。膿腫位于血管外側及髂肌內側,切開膿腫壁,清除膿汁、肉芽組織、乾酪樣物質及死骨等,可見膿腫與骶髂關節相通的病變處,適當擴大顯露,進一步清除病灶,刮除膿腫壁肉芽組織,沖洗后,傷口內放入青、鏈霉素,縫合傷口。注意勿損傷腰叢神經。
如病灶局限于髂骨,膿腫在后部,應采用后顯露法顯露髂嵴后部、髂后上棘,沿髂骨外板后緣向外下分離臀大肌,至坐骨大切跡稍上,對正骶髂關節病變部位,鑿下大小適當長方形的髂骨一塊,以顯露骶髂關節及病灶,徹底清除膿汁、肉芽組織、乾酪物質及死骨等,沖洗傷口置入青、鏈霉素。如無竇道,應利用取下骨塊或髂骨后部取骨植入一次融合骶髂關節。
小編推薦:2013年衛生資格考試成績查詢專題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