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土地估價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備考資料1


第一節(jié) 土地的概念
一、考試目的和考試基本要求
測試應考人員對土地的內(nèi)涵、基本特征及類型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掌握:土地的內(nèi)涵,土地的特性;
熟悉:土地的功能;
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二、本章涉及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包括:①《土地基本術語》(GB/T19231―2003);②《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法》;③《土地管理法》;④《物權法》。
三、章節(jié)框架
1.土地的內(nèi)涵
2.土地的特性
3.土地的功能
4.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內(nèi)容輔導
一、土地的內(nèi)涵
1.土地的基本內(nèi)涵(掌握)
《土地基本術語》(GB/T19231―2003)規(guī)定,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范圍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的所有屬性,是由近地表氣候、地貌、表層地質、水文、土壤、動植物以及過去和現(xiàn)在人類活動的結果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質系統(tǒng)。
此內(nèi)涵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土地是綜合體。組成土地各要素,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組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土地的性質和用途取決于全部構成要素的綜合作用,而不取決于任何一個單獨的要素。
(2)土地是自然的產(chǎn)物。土地是自然的產(chǎn)物,不是人類勞動的產(chǎn)物,但人類活動可以引起土地有關組成要素的性質變化,從而影響土地的性質和用途的變化。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間客體。包括土地表面,地表以下及其垂直空間。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陸地部分。陸地是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包括內(nèi)陸水域、海洋灘涂。
(5)土地包括人類過去和現(xiàn)在的活動結果。
土地包括地下層、地表層以及地上空間。但應注意,在一個有秩序的國家或者地區(qū),這些空間受到限制,并不是無限的。對土地上空的所有權,僅限于土地所有者可以合理使用和享用的范圍。同樣,對地表以下液體和氣體、石油、天然氣、水蒸汽等的所有權也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不同的國家對地下礦產(chǎn)的規(guī)定不一樣,我國法律規(guī)定,所有的地下礦藏、水資源、氣資源以及熱能資源都屬于國家,即使是土地所有者,要取得這些地下資源也必須依法有償購買。
例題:土地包括地下層、地表層以及地上空間。( ) (2008年《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試題)
答案:√
解析:《土地基本術語》(GB/T19231―2003)規(guī)定,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范圍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的所有屬性,是由近地表氣候、地 貌、表層地質、水文、土壤、動植物以及過去和現(xiàn)在人類活動的結果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質系統(tǒng)。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土地包括地下層、地表層以及地上空間。
2.與土地相關的幾個概念
(1)土壤。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是具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是其最本質的特征,是其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土壤和土地的關系包括:
①從土壤與土地相互關系上看,土壤僅僅是土地的一個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②從本質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質是肥力,即為植物提供生長條件的能力。土地的本質特征是生產(chǎn)力。
土壤肥力是指植物生長全過程中,土壤供應和協(xié)調植物生長所需水、肥、氣、熱的能力。土壤水分、養(yǎng)分、空氣和溫度,稱為土壤肥力四大因素,即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營養(yǎng)物質)氣、熱(環(huán)境)。
土壤肥力按其發(fā)生過程,可分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指自然土壤在未開墾利用之前所具有的肥力;自然肥力包括土壤所共有的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肥力和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潛在肥力。人工肥力是指人們對土壤進行耕種、施肥、灌溉等農(nóng)業(yè)技術措施而創(chuàng)造出來新的肥力。
根據(jù)作物吸收肥力的難易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分為有效肥力和潛在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栽培作物時,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那部分肥力;潛在肥力是指在土壤中存在,不能立即被當季作物利用的那些肥力。
③從形態(tài)結構上看,土地是由地上層、地表層和地下層組成的一個立體空間。土壤只是其地表層的一部分。
④從能否移動上看,土壤作為自然物是可以搬動的,比如可以取土,而土地是不能移動的。
(2)國土、土地、土地資源關系:國土、土地、土地資源的外延依次減小,國土包括土地,土地包括土地資源。
(3)土地關系
《土地基本術語》(GB/T19231―2003)規(guī)定,土地關系是人類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利用和財產(chǎn)關系。人地關系是人類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土地關系的核心是土地權屬或產(chǎn)權關系。
例題1:根據(jù)作物吸收肥力的難易程度不同,可將土地肥力分為( )。(2008年《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試題)
A.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經(jīng)濟肥力和有效肥力
C.經(jīng)濟肥力和潛在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潛在肥力
答案:D
解析:根據(jù)作物吸收肥力的難易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分為有效肥力和潛在肥力。
例題2:關于土壤和土地的表述,錯誤的是( )。(2006年《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試題)
A.土壤是土地的一個組成要素
B.對于農(nóng)業(yè)用地,土壤的肥力是形成土地生產(chǎn)力的基礎
C.土壤的本質和土地的本質是相同的
D.土壤和土地的形態(tài)結構相差甚遠
答案:C
解析:土壤的本質和土地的本質是不相同的。土壤的本質是肥力,即為植物提供生長條件的能力。土地的本質特征是生產(chǎn)力。
例題3:土地關系是指社會發(fā)展到某一階段人們在利用土地過程中所發(fā)生的( )之間的關系。(2008年《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試題)
A.人與人
B.人與地
C.地與地
D.土地使用者與土地所有者
答案:A
解析:《土地基本術語》(GB/T19231―2003)規(guī)定,人地關系是人類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土地關系是人類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利用和財產(chǎn)關系。
例題4:土地關系是指社會發(fā)展的某一階段中,人們在利用土地過程中所發(fā)生的( )之間的關系。(2007年《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試題)
A.人與人
B.人與地
C.地與地
D.土地使用權與土地所有者
答案:A
解析:土地關系是人類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利用和財產(chǎn)關系。
編輯推薦:2013年土地估價師考試VIP套餐
最新資訊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匯總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6)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5)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4)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3)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2)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1)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10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9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8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