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企業培訓師考試知識點總結(7)


第四單元 相關知識點鏈接
知識點一 16PF人格測驗
16PF人格測驗又稱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是由美國人格及能力測驗研究所的卡特爾教授創立的。
共有187道“是非折衷”型選擇題,要求在45分鐘之內要完成此測驗。適用于16周歲以上青年及成年人群。
卡氏16種人格因素測驗屬于標準化測驗,被測評人答題所所得的原始分數必須通過公式換算成標準分。分男、女兩種。
知識點二 一般職業能力測驗
由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于1993年開發,分為六大部分:
1、注意力穩定性;2、能力空間感知能力;3、邏輯推理能力;4、數字運算能力;5、閱讀理解能力;6、手眼協調能力。
知識點三 控制點與內外控制型人格特征
心理學上習慣于將人們主宰自己命運的程度稱為人格控制點。
根據內控點的不同,又分為內控型、外控型兩類人格特征。
所謂內控型,是指認為自己是命運的主宰,生活中所發生的問題可由自己的行為來改變。
所謂外控型,認為自己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凡事怨天尤人,消極悲觀。
知識點四 霍蘭德人職匹配的理論――P234
由美國心理學家霍蘭德創造的人職匹配理論。
1959年,霍蘭德《如何選擇你的職業》一書,闡述了該理論。
六種職業與六種人格相對應:(P234)
1、現實型(R);2、研究型(I);3、藝術型(A);4、社會型(S);5、管理型(E);6、常規型(C)。
觀點如下:
1、人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人的人格特征,反過來,人的人格特征又影響為他們對職業的選擇,和在從事職業活動中的態度、興趣等因素。
2、人們總是試圖尋找能夠適合自己、發揮能力特長的職業,同時,每一職業也在試圖選擇適應本職業需要的人。
3、人們對于職業的滿意感,穩定感和職業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職之間的匹配。
4、人們的執業行為是人格與職業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霍蘭德用六邊形圖形來表示六種人格、職業類型間的相互關系。
知識點五 弗蘭克?帕森斯的個性因素理論
該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帕森斯創立的素質測評理論。這一理論在西方心理學乃至職業選拔領域都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一直處于主導地位。
因此,該理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特性與因素有機結合。
知識點六 職業興趣的相關課程與培訓方式對照表
最新資訊
- 2018年企業培訓師基礎知識考點(1)2018-05-22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崗位分析問卷設計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崗位分析報告的撰寫方法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培訓方案的制定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崗位分析維度文件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制定培訓方案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工作任務特性理論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必備任務特性理論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工作特征模型2018-05-18
- 2018年企業培訓師高頻考點:人員素質測評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