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歸納筆記五十六

201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歸納筆記五十六

更新時間:2013-05-03 13:42:40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201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歸納筆記五十六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公路)復習資料匯總2013年經濟師考試預測練習匯總 

  本文主要介紹201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第十三章政府間財政關系第一節財政分權理論的歸納筆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3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

  第十三章 政府間財政關系

  第一節 財政分權理論(熟悉)

  一、公共產品和服務理論

  類型
  概念
  特征
全國性公共產品和服務
那些與國家整體有關的、各社會成員均可享用的產品和服務,其受益范圍是全國性的,如國防。
(1)其受益范圍被限定在整個國家的疆域之內;
  (2)提供者為中央政府。
地方性公共產品和服務
那些只能滿足某一特定地區(而非全國)范圍內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如路燈等城市基礎設施。
(1)其受益范圍具有地方局限性;
  (2)提供者為各級地方政府。

  從公共產品和服務及個人偏好角度出發來構建財政分權理論框架的,以沃倫斯?歐茨和查爾斯?提布特的理論最具代表性。歐茨的代表作《財政聯邦主義》,歐茨的基本結論是:地方政府為其轄區提供相應的產出水平通常要比中央政府對所有轄區提供統一的產出水平更加符合帕累托效率。

  二、集權分權理論

  中央政府是國家利益的代表者,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因此需要處理政府的集權與分權問題。

  三、財政聯邦主義

  財政聯邦主義為地方分權提供的理由

  (1)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它比中央政府更接近民眾,也就是說它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其轄區民眾的需求和效用

  (2)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的人有權對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進行各自的選擇,而地方政府就是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選擇的機制。提布特在其著作《地方支出的純理論》中提出了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理論。

  上述理由得出結論

  (1)為了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與分配的公平性,某些公共決策應該在較低層次的政府進行

  (2)地方政府之間也會存在競爭,但這種競爭更有利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俱樂部理論

  俱樂部理論:假定地方是一個由自愿聚合在一起的人們所組成的聚合體或者社群,稱之為“俱樂部”。

  俱樂部理論論證了地方政府的適當規模問題,即一個地方政府的規模,應該確定在擁擠成本(邊際成本)正好等于由新成員承擔稅收份額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這一點上。因此在理論上能夠斷定,存在多個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就可以通過人們在不同轄區之間進行移居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