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審計師考試宏觀經濟學輔導第一章:總供給與總需求


第二節 國民收入
一、總供給與總需求
(一)總供給
總供給定義:
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總量。
總供給可用兩種形態表示:
1.在價值形態上: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量總和;
2.在物質形態上: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物質總量。
總供給主要是由勞動力、生產性資本存量和技術因素決定的。
在宏觀經濟學中,通常用生產函數來描述總產出與勞動、資本和技術之間的關系。
宏觀生產函數又稱總量生產函數,表示總量投入和總產出之間的關系。
假定一個經濟社會在既定的技術水平下使用總量意義下的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進行生產,則宏觀生產函數可表示為:
y=f(N,K)
其中,Y為總產出,N為整個社會的就業水平或就業量,K為整個社會的資本存量。該式表明,經濟社會的產出取決于整個社會的就業量和資本存量。
在宏觀經濟波動分析中,一般將K作為外生變量處理,即K為一固定值,在此條件下,經濟社會的產出Y取決于就業量N,即總產量是經濟中就業量的函數,隨就業量的變化而變化。即干活的人越多,產出越多
(二)總需求
總需求定義:
指社會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所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總量。它包括國內居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企業購買資本的需求、政府采購產品與服務的需求以及外國購買本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主要包括:消費需求(國內居民)、投資需求(企業購買資本)、政府需求、國外需求。
公式:Y=C+I+G+NX
其中C、I、G和NX分別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和國外需求。
二、關于國民收入的幾個重要的概念及其關系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經濟社會(即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GDP是用貨幣量衡量的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各種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的價值不能計入,否則就會造成重復計算。還要,指出的是,GDP是一國(一個地區)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個地域范圍的概念,而GNP則是一個涉及國民范圍的概念。
(二)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國民生產總值=GDP-外國國民在本國同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本國國民在國外同時期所創造的價值
(三)國民生產凈值(NNP)
最終產品價值中如把消耗的資本設備價值扣除,就得到了凈增價值。
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生產總值(GNP)-資本折舊
(四)國民收入(NI)
國民收入----按生產要素報酬計算的國民收入。
從國民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加上政府補助金,就得到一國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性服務所得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意義上的國民收入。
公式:
國民收入(NI)=國民生產凈值(NN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
(五)個人收入(PI)
生產要素報酬意義上的國民收入并不會全部成為個人的收入。
個人收入(PI)=國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潤-企業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費)+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
(六)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現實中個人的名義收入不能全歸個人支配,稅后的個人收人才是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即人們可用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
總結:
上述各概念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GNP=GDP+國外凈要素收入
NNP=GNP-折舊等資本消耗
NI=NNP-(間接稅-津貼)
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企業所得稅+政府給居民的轉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DPI=PI-個人所得稅
三、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共有兩種:
(一)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購買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售價)來計量GDP。
具體來說,就是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1.消費(指居民個人消費):不包括住房支出
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如小汽車、電視機、洗衣機等)、非耐用消費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勞務(如醫療、旅游、理發等)的支出,用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出則不包括在內。
2.投資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
(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及存貨)的支出,用I表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用于新廠房、新設備、新商業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資。存貨投資是企業掌握的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
3.政府購買
是指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用G表示,如政府花錢設立法院、提供國防、建筑道路、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凈出口指進出口的差額。即出口-進口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進口,則(X―M)就是凈出口。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GDP=C+I+G+(X―M)
(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來計量GDP。
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應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工資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貼和福利費,也包括工資收入者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利息在這里指人們儲蓄所提供的貨幣資金在本期的凈利息收入。租金包括個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賃收入及專利、版權等收入。
2.非公司企業主收入,如醫生、律師、農民和小店鋪主等個體從業者的收入。
3.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
4.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這些雖然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購買者,也應視為成本。
5.資本折舊。它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總投資中,也應計入GDP。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它和支出法計算的GDP從理論上說是相等的,但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因而還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
四、儲蓄與投資恒等式
國民經濟中實際存在四個部門: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國外。
(一)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消費者和廠商)
這里所說的兩部門是指一個假設的經濟社會,其中只有消費者和廠商,因而不存在企業間接稅。為使分析簡化,再省略折舊,這樣,國內生產總值在量上等于國民生產凈值和國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于消費加投資,即y=C+I。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于總收入,總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費,其余部分則當作儲蓄(S)。
從供給方面看,國民收入=工資十利息+租金+利潤=消費+儲蓄,即y=C+S。
由于C+I=y=C+S,就得到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恒等式”。
(二)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消費者、廠商和政府部門)
在三部門經濟中,把政府部門引了進來,用T表示政府的凈收入(總稅收一轉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等于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總和,即:y=C+I+G。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仍舊是所有生產要素獲得的收入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總收入除了用于消費和儲蓄,還先要納稅,然而,居民一面要納稅,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轉移支付收入,稅金扣除了轉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凈收入。這樣,從收入方面看國民收入的構成是:y=C+S+T。
C+I+G=y=C十S+T。
公式兩邊消去C,把G移到右邊,就得到:I=S+(T―G)(政府儲蓄=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以上等式中的(T―G)為政府儲蓄,因為T是政府凈收入,G是政府購買性支出,二者差額即政府儲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這樣,I=S+(T―G)表示三部門經濟中儲蓄(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的總和)和投資的恒等。
(三)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消費者、廠商、政府部門和外貿交易)
四部門經濟中,由于有了對外貿易,國民收入的構成從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
公式表示:Y=C+I+G十(X―M)
從收入角度看,國民收入構成的公式可寫成:y=C+S+T+Kr,這里,C+S+T的含義和三部門經濟中的含義一樣,Kr則代表本國居民對外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對外國遭受災害時的救濟性捐款,這種轉移支付也來自生產要素的收入。
于是:C+I+G+(X―M) =y=C+S+T+Kr,公式兩邊消去C,則得到:
I+G+(X―M)=S+T+Kr。
這一等式可以轉化為:I=S+(T-G)+(M-X+Kr)。
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儲蓄,(T-G)代表政府儲蓄,而(M―X+Kr)則可代表本國用于對外國消費和投資的那部分儲蓄。這樣,I=s+(T-G)+(M-X+Kr)表示四部門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的恒等。
必須明確的是,上述“儲蓄――投資”恒等式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來的。只要遵循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處于充分就業,是否處于通貨膨脹,是否處于均衡狀態。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難以一致,造成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均衡,引起經濟的收縮和擴張,這就要求政府發揮積極的作用,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使經濟達到均衡。
2013年全國審計師考試報名入口 2013《審計專業相關知識》知識點 2013年審計師考試學習十大要點
2003-2011年審計師歷年真題匯總 2013年審計師考試招生簡章 2013年審計師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審計師考試大綱匯總(4月30日更新)2020-04-30
- 2019年審計師教材變化匯總(6.27更新完畢)2019-06-27
- 審計師行業動態:邢臺市審計局按需施教加強審計干部培訓2019-04-24
- 2019年審計師考試四個階段通關攻略2019-02-28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目標和職能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含義和內容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管理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非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及其分配管理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