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醫師: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內科主治醫師復習資料: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發病緩慢隱襲,逐漸進展加重,具有雙側基本對稱的上或下、或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癥狀,而無客觀感覺障礙等臨床特征,并排除了有關疾病后,一般診斷并不困難。
本病腦脊液的壓力、成分和動力學檢查均屬正常,少數患者蛋白量可有輕度增高。雖有肌萎縮但血清酶學檢查(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等)多為正常。患肌的針電極肌電圖可見纖顫、正尖和束顫等自發電位,運動單位電位的時限寬、波幅高、可見巨大電位,重收縮時運動單位電位的募集明顯減少,作肌電圖時應多選擇幾塊肌肉包括肌萎縮不明顯的肌肉進行檢測,有助于發現臨床下的肌肉病損,少數病人周圍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可減慢。有條件時可作脊髓磁共振象檢查,本病可顯示脊髓萎縮。
在診斷時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一、頸椎病
為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脊椎退行性變,當引起上肢肌萎縮,伴下肢痙攣性力弱,且無感覺障礙時,與運動神經元病表現相似,有時鑒別甚為困難。便頸椎病病程十分緩慢,再根據頸椎X線片或頸椎CT掃描或脊髓磁共振象上的陽性發現,并與臨床癥狀仔細對比分析,當可作出正確判斷。
二、顱頸區畸形
顱底凹陷癥等顱頸區畸形,可引起后四對顱神經損害,上肢肌萎縮,下肢痙攣性癱瘓,但多早年起病,病程緩慢,常有頸項短、小腦損害癥狀及感覺障礙,X片有相應陽性發現,可作鑒別。
三、脊髓和枕骨大孔附近腫瘤
頸髓腫瘤可引起一側或兩側上肢肌萎縮伴痙攣性截癱,后者還有后四對顱神經損害癥狀,但腫瘤有神經根性刺激癥狀和感覺障礙,膀胱排尿功能障礙常見,雙側癥狀往往不對稱,腦脊液蛋白增高,可有椎管梗阻表現,脊髓造影和磁共振象檢查可提供較確切診斷依據。
四、脊髓蛛網膜炎
頸髓蛛網膜炎也可引起上肢肌萎縮和下肢痙攣性癱瘓,但多呈亞急性起病,病情常有反復,雙側癥狀不對稱,感覺障礙彌散而零亂,腦脊液常有異常。
五、繼發于其它疾病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狀群
如某些代謝障礙(低血糖等)、中毒(汞中毒等),以及惡性腫瘤有時也可引起類似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臨床表現,此時,須注意查找原發疾病。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