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郵電)輔導:通信產業

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郵電)輔導:通信產業

更新時間:2013-04-15 10:27:47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小編分享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郵電)輔導資料,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點擊查看:2013經濟師《中級商業》考點匯總

  第一節 通信產業概述

      1. 三次社會大分工: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

  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

  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是商業從農業、手工業中分離出來;

  2. 產業劃分方法共三種:

   第一種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分類方法,分為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通信業屬于物質生產部門;

  第二種是重點,是人們常用的三次產業分類方法,是新西蘭經濟學家飛歇爾創立的,大家所熟悉的,第一產業為農業,第二產業為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為除第一和第二產業以外的均為第三產業。分類標準主要是按經濟活動與自然界的關系為標準進行劃分的。通信業屬于第三產業。

  注意:通信業屬于信息產業的原因有兩點。一,運營的目的不是制造出有形的物品,而是提供一種服務或勞務;二,不是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改變其形態,而是實現勞動對象即信息的轉移。

   第三種是四次產業分類法,把信息產業列為第四產業,這是對信息產業的重視,通信業顯然為第四產業。

  3. 通信產業經濟特征:自然壟斷性;規模經濟性;外部經濟性;范圍經濟性;網絡性;服務貿易性。

   自然壟斷性:一家,平均成本遞減;

   規模經濟性:投入的變化率和產出的變化率的對比結果;

  外部經濟性:社會經濟效益和成本的對比關系,正的外部性,負的外部性,顯著的外部性,生產誘發系數;

   范圍經濟性:通信的范圍經濟性體現在利用一個綜合物理網絡既傳電話、電報和傳真,又傳計算機數據和各類電視圖像肯定比獨立建設形形色色的網絡單獨提供每項業務成本要低。

  網絡性:一個互聯互通的網絡;全程全網,聯合作業;兼容性;

  服務貿易性:勞動對象,強調信息的傳遞過程而非信息的實務載體;

  勞動成果,通信服務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生產與消費過程的不可分割性,過程不可逆轉性;

  第二節 通信與社會信息化

  1. 信息產業

   狹義:信息是一種消息、信號、數據或資料;

   廣義:信息被認為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物質存在的方式和運動規律與特點的表現形式。

   關于信息的定義目前尚無同一的說法,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人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描述信息。

   信息的作用首先是消除社會的不確定性因素,其次是人類各種行為的決策依據;

  信息產業中主要包括:

  1) 信息源;

  2) 信息服務業;

  3) 信息咨詢業;

  4) 信息中介業;

  5) 信息傳遞業;

  6) 信息傳播業;

  7) 信息設備制造業;

  8) 信息軟件業。

  2. 社會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以物質與能源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國民經濟各部分和社會各領域,從而極大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

  信息化的層次:企業信息化,產業信息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

  3. 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測度---- 美國學者波拉特:勞動結構方法

  勞動力結構:勞動就業人口在不同產業上分布,或者說不同產業的勞動就業人口在總勞動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1954年美國進入信息化社會,1965年英國,1974年日本等。

  信息化指數方法---日本學者:小松峙清,1965年提出的。

  指標體系:信息量(Q)、信息裝備(E)、信息主體水平(P)、信息系數(U)四個量;

  重點是信息系數:它反映了個人消費中除去衣食之外的雜費所占的比重。

  測算方法是:先將基年各項指標的值定為100,然后分別將測算年度的指標值除以基年指標值,得到測算年度的各項指標值的指數,再將各項指標指數求算術平均,即得到信息化指數。

  我國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20項指標體系。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