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商業):流通產業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考試預測練習匯總
一、產業與產業的分類
1.產業:是指由提供相近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或相關價值鏈上活動的企業所構成的企業集合。產業是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分工的表現形式。產業的形成從分工而來。
產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產業形成是多層次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產業的內涵不斷充實,外延也將不斷拓展。
2.產業分類
依據產業的關聯性和遞進性原理,可以將產業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廣義的農業
第二產業:廣義的工業
第三產業:廣義的服務業
二、流通產業的概念
流通產業:是指專門從事商品流通活動的經濟組織或部門的集合,是第三產業中的重要產業。我國商品流通產業的主體是批發業和零售業。
三、流通產業結構
流通產業結構是指流通產業內部按照各種經營方式、經營范圍等標志劃分出來的各個專業領域之間的配置關系。
(一)流通產業結構變動規律
1.流通產業的擴大化趨勢。從宏觀上講,流通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結構中具有相對擴大的趨勢。流通產業相對擴大是指投入流通領域的社會勞動不斷增加,并在社會總勞動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
2.流通產業結構的日益復雜化趨勢。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會帶來兩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企業組織的擴大,將一部分市場交易行為轉化為企業內部交易行為;另一方面是專業化發展將一部分企業內部交易行為轉化為市場交易行為。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交易費用的節約。
(二)流通產業的空間結構
流通產業的空間結構是指流通產業的布局和流通生產力的分布狀況。其核心是處理流通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區域平衡發展以及在流通領域中區域市場發育成為統一市場的相互關系問題。
從宏觀經濟運行來看,流通產業結構決定著流通生產力地區分布和流通網絡的構造。
1.商品流通網絡的形成
商品流通網絡結構是指商品流通過程中渠道、環節、網點所形成的網絡體系和分布狀態。
(1)商品流通網絡:是指在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流通客體在流通主體的驅動下,借助各種不同載體,按照一定路線,所完成的縱橫交錯的運動系統。
(2)流通客體:是指所有投入流通中的商品和設備。
(3)流通主體:是從事流通的組織機構和當事人。
2.我國商品流通網絡的構成
(1)以中心城市為樞紐,形成大小不等向外輻射的網絡系統,維持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系。
(2)構成一種多層次互相交叉的立體網絡結構。
(3)不同地區的商品流通網絡有較大的差異。
①多中心平行型結構
②同心圓外推型結構
③遠程集散型結構
④遠程對流型結構
3.以城市為中心優化流通產業的網絡結構
在流通產業網絡結構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以城市為中心構建流通產業的布局,發揮中心城市在商品流通中的樞紐作用。
編輯推薦:2013經濟師《中級商業》考點匯總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