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知識點: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


點擊查看:2013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知識點:政府預算體系
一、公共選擇:
公共選擇是關于政府失靈的理論,它分析的是政治場景和公共選擇中的個人行為。 公共選擇的三大理論基石:①個人主義方法論;②經濟人假設;③作為一種交易的政治過程。
二、政府失靈表現形式:
1.選民“理性的無知”與“理性的非理性”
(1)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說”
盡管公共物品供給數量和質量,以及其成本分擔,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但是作為公共物品需求者和投票者,個人也許沒有動機通過投票傳達對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理性的個人投票與否,取決于參加投票的期望凈收益。
(2)“理性的無知”,是指理性的選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夠影響選舉結果,因而沒有動力花費時間和成本去搜尋有關選舉的信息。
(3)“理性的非理性”是指,正是由于手中的一票對于選舉結果無足輕重,即使擁有必要的信息,選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時間,他們不會好好利用這些信息。這導致選民往往胡亂投下、自己那神圣的一票,根本沒有正確表達自己的偏好,何談政府根據選民表達的偏好來有效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呢?
2.政治家(政黨)選票極大化
只有符合中間選民偏好的綱領或提案,才有助于實現選票極大化的目標。一味迎合中間選民的利益,必然導致少數派社會成員的利益和訴求被忽視,有違社會公正原則。
3.投票循環
投票循環又被稱作“孔多塞悖論”。其核心思想一般由“三個選民-三個選項,兩兩表決、得多數票者獲勝”的簡單模型來表達。該模型表明,某些情況下簡單多數決沒有結果,即出現投票循環現象,沒有哪個候選對象能夠穩定的勝出。
4.官僚體系無效率
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論解釋了官僚體系缺乏效率的原因。該模型中的官僚機構具有兩大特征:(1)官僚在給定需求約束和成本約束條件下,最大化本部門的總預算;(2)官僚機構負責生產某種公共物品與服務,以與其服務對象的預算撥款相交換。
5.利益集團與尋租
編輯推薦:2013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知識點:財政支出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