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醫師復習: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內科主治醫師復習資料: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原理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主要由于其細胞質中帶有耐藥質粒所致。后者位于染色體外,具有自主復制的能力,一般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為耐藥轉移因子,具復制、接合和轉移的功能,另一為含多種抗性基因的遺傳信息。質粒中介(mediated)的耐藥性多由滅活酶(鈍化酶、水解酶等)的產生使抗菌藥物失去活性,或由于細菌細胞壁、細胞膜等的改變使抗菌藥物無法透入。質粒中多種抗性基因的存在可使帶有的菌株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一種新抗菌藥物應用于臨床一定時期后,對之耐藥的菌株即會出現,主要因其質粒中已結合對該藥的抗性基因所致。
細菌也可通過染色體遺傳基因的突變而獲得耐藥性,此突變可自主發生,也可經理化因素誘發。突變率大多極低,每106―3個細菌約可有一個細菌突變而轉呈耐藥。突變耐藥菌可經染色體分裂將耐藥性傳給后一代,其發生與消失均和藥物接觸無關。染色體中介的耐藥性??墒辜毦毎l生結構改變,致抗菌藥物不易滲入菌體內,或使抗菌藥物不能作用于靶位。
1.滅活酶的形成 各種μ―內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酶、頭孢菌素酶等)、乙酰轉移酶、磷酸轉移酶、腺嘌呤轉移酶等均屬于滅活酶。目前臨床上所分離的金葡萄大多屬青霉素酶產生菌,但該酶只能水解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等的μ―內酰胺環,而對異惡唑類青霉素、頭孢菌素類的μ―內酰胺環則基本無作用。革蘭陰性桿菌所產生的各種μ―內酰胺酶,大部分對舊一代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具破壞作用。氯霉素可為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D組鏈球菌、革蘭陰性桿菌等產生的乙酰轉移酶所滅活。氨基糖甙類可為乙酰轉移酶、磷酸轉移酶和核苷轉移酶所鈍化,改變或坡壞后的抗生素即不能再與細菌核糖體結合而失去活性。
2.細菌外膜透性的改變 細菌的細菌壁和細菌膜為天然屏障,使許多抗菌藥物無以進入而作用于靶位。革蘭陽性菌對多粘菌素類耐藥,主要因其難以通過堅厚的胞壁。氨基糖甙類不易透過腸球菌的胞壁,但當與阻礙胞壁合成的μ―內酰胺類合用時即易進入。革蘭陰性菌的磷脂或脂多糖一蛋白所形成的細胞膜,不利于很多抗菌藥物(包括青霉素G)的透入。
由質粒中介的細菌細胞膜透性改變,使某些抗菌藥物如四環素類、氯霉素、磺胺藥、氨基糖甙類等難以進入耐藥菌的細胞內發揮抗菌作用。
3.其它作用勞動紀律位或核糖體中某些蛋白成分的變化、對抗菌藥物具拮抗作用的細菌代謝產物的增多也可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耐藥質粒的傳遞一般有轉導、轉化、接合和轉座四種形式。金葡菌間的耐藥傳遞主要通過噬菌體的轉導,腸道革蘭陰性桿菌間則主要通過細菌間的結合。轉座子系由DNA片斷形成的遺傳單位,見于質粒,轉座子可自―DNA遺傳座位轉移至另一遺傳座位。轉座子插入部位缺少特異性??刹迦霃椭谱拥亩鄠€部位,故耐藥性散播極為迅速。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键c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