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醫師復習資料:急性白血癥的臨床表現


急性白血癥的臨床表現
癥狀
(一)貧血
發病的均有貧血,但輕重不等,隨病情的發展而加重。表現蒼白、無力等。貧血的原因一方面是白血病細胞擴增,正常造血細胞被排擠,另一方面由于白血病細胞生成的抑制因子(抑制活性),抑制正常造血。
(二)出血
多數患者在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之出血,以皮膚瘀點、瘀斑、牙齦出血、鼻衄為常見。嚴重者可有內臟出血,如便血、尿血、咳血及顱內出血。M3亞型往往出血較重。出血原因:血小板質與量的異常;白血病細胞對血管壁的浸潤或在血管內形成白細胞栓子,使血管破裂;感染可進一步使血小板減少,纖溶活性增強等。
(三)發熱
是急性白血病常見的癥狀之一。大多數之發熱為繼發感染引起。感染熱一般熱度較高,常>39℃伴有發冷、寒戰、出汗、心動過速等中毒癥狀。病原菌除一般化膿性細菌之外,由于粒細胞減少、免疫功能降低,平時不致病的細菌也可引起嚴重感染。如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此外,病毒、霉菌以及原蟲(如肺孢子蟲)也可見。白血病本身有時也可發熱,稱為非特異性熱或腫瘤熱。可由于白細胞破壞,釋放致熱原或白介素Ⅰ,前列腺素E2及腫瘤壞死因子的生成增加有關。腫瘤熱的特點:體溫往往>37.8℃,即使高達40℃,但常無寒戰、出汗、心速等中毒癥狀,檢查無感染證據,足量抗生素治療無效,但抗白血病治療可使體溫下降。
體征
(一)肝、脾、淋巴結腫大
急性白血病可有輕度肝脾腫大,但并非普遍存在。肝脾腫大除由于白血病細胞浸潤外,還與新陳代謝增高有關,淋巴結腫大以急淋為多見,約50%病例在診斷時伴有淋巴結腫大,尤其是T淋巴細胞白血病。
(二)骨及關節表現
骨關節疼痛為常見之表現,胸骨壓痛對白血病診斷有一定價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還可在眼眶、肋骨及其他偏平骨的骨面形成腫瘤,稱為粒細胞肉瘤(綠色瘤)。
(三)其他浸潤體征
牙齦可因白血病細胞浸潤而增生,多見于急單或急粒一單細胞白血病。皮膚浸潤可出現丘疹或斑塊。淚腺、唾液腺受浸潤可出現無痛性腫大,稱為Mikuliz/s綜合癥。男性睪丸受累可呈彌漫性腫大,成為白血病復發的原因之一。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